- 立訊代工iPhone 13 而富士康去造車了?聊聊蘋果代工龍頭的那些事
- 2021年06月30日來源:新浪財經
提要:蘋果的產品一直是消費電子市場中備受關注的,隨著新款AirPods 3和iPhone 13在今年三季度的發布時間臨近,消費電子又將迎來狂歡。立訊精密(47.200, -0.29, -0.61%)拿下了iPhone 13訂單的消息可謂是點燃了市場,預測立訊精密將在21-22年組裝1150萬到-1700萬部iPhone 13系列手機。
蘋果的產品一直是消費電子市場中備受關注的,隨著新款AirPods?3和iPhone?13在今年三季度的發布時間臨近,消費電子又將迎來狂歡。立訊精密(47.200,?-0.29,?-0.61%)拿下了iPhone?13訂單的消息可謂是點燃了市場,預測立訊精密將在21-22年組裝1150萬到-1700萬部iPhone?13系列手機。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今天就來聊聊蘋果代工的那些事。
鴻海精密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目前年收入12萬億新臺幣,同時也是是蘋果iPhone手機的代工廠商,我們熟知的富士康就是隸屬于鴻海精密,是中國內地最大的蘋果加工廠,占蘋果七成的訂單量。自1991年至今,集團年均營業收入保持50%+的復合增長率。
早在2013年以前,富士康幾乎是iPad和iPhone唯一的加工廠,但是就在iPhone?5生產期間,和碩異軍突起,拿到了iPhone4S以及iPad?mini的訂單。此番和碩的競爭力取決于比富士康更低的價格,因為代工本就不是技術很強的領域,主要看產品良率和代工價格,只要是這兩點可以滿足基本上就沒有壁壘可言了。
和碩從富士康手里搶到iPhone訂單的那年,單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了31%,凈利潤增長了53%,也是創新了公司收入記錄。再觀同期的富士康,營業收入遭遇1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下滑。和碩來自蘋果的訂單占到公司收入的7成以上,但是占蘋果訂單總量僅有兩成。
立訊精密的那些事
公司的創始人王來春女士曾是富士康的員工,在富士康近10年的工作中為她提供了很多產業以及電子組裝的經驗。立訊最早期的訂單有一半都是來自富士康,自此也看得出立訊和富士康的淵源,以及未來商業道路某些相似之處。
早期的立訊主要是銷售連接器,在2011年收購昆山聯滔60%的股權后使得公司首次進入蘋果的供應商行列。后來公司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收購和并購操作,分別于2012年并購珠海雙贏切入FPC領域;2015年并購美特介入聲學。自此擁有了“零件——模組——整機”的垂直整合能力。而此次拿到iPhone13的代工,得益于公司2020年7月全資收購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和緯新資通(昆山)有限公司。
據了解緯新資通(昆山)有限公司是緯創目前唯一的iPhone代工基地,此次被收購也意味著緯創放棄了其在大陸的iPhone代工業務,但在印度的同業務工廠目前依舊正常運轉。而前幾日印度納爾薩布爾(Narsapur)的iPhone制造廠頻頻出事,預計將很大程度影響iPhone的生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緯創的訂單僅僅是蘋果的不到一成,如果立訊精密能在2022年下半年順利取得新款iPhone?NPI的訂單,在2022年的iPhone出貨量將顯著增長至3000萬部–3500萬部,并在2023年iPhone出貨量超越和碩。
AirPods的那些事
下面是AirPods發布時間軸,通過它們來進一步分析立訊這兩年的成長。
AirPods第一代自從2016年的上市時就瞬間火爆市場。在AirPods發售以前,Beats和Bose是無線耳機的王者,市場份額分別為24.1%和10.5%?位居第一、第二,而在AirPods第一代開售當年便以26%的市場份額獨領風騷??梢娞O果的新品類是足以引領消費電子市場。
蘋果用了三年時間培養這個市場,直到到2019年AirPods第二代的發布,銷量開始爆發式增長,當然同時期的華為、小米等無線耳機也沒有消停。自此開啟了無線耳機的新元年。
目前,全球TWS無線耳機的市場份額依舊是以蘋果為首,雖然近兩年隨著小米等低價耳機的快速投放,蘋果從19年最高53%的市場份額開始小幅下滑,但是在1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中,依舊是蘋果占據了主導性的57%的市場份額。
從2019年的銷售數據來看,該年為近五年內增速最快的一年,共銷售1.29億臺,而2018年即使是翻倍的增長也僅有4,600萬臺。說明從2019年起無線耳機開始走入大多數人群的視線中,直到2020年無線耳機的銷售量達到2.33億臺。
就最新給出的預測數據來看,今年全球銷量預計為3.5億臺,這個領域將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一般是消費電子的淡季,但是在今年一季度的TWS耳機銷量依舊同比增長44%。近三年可謂是無線耳機行業的黃金期,目前市場預期這個賽道還會繼續享有高紅利。
AirPods給立訊帶來了怎樣的成長?
從立訊精密近五年的收入看來,平均增速值為56%,而在2019年的增速是近幾年最快的,高達到74%,當年實現營業收入625億元,而2016年公司才僅有137億元的收入。
這很大程度取決于無線耳機銷量的爆發,使得公司的業務量增長。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飛速增長,這是因為當年蘋果找了立訊精密來做TWS的供應商,為什么拿到訂單?原因也很簡單,公司的良率在市面上可謂是頭把交椅,并且價格低廉。
AirPods上市后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期初消費者從下單到拿到產品的時間一般為一周左右。自從立訊的加入使得這個周期縮短為1-3天,可以說立訊精密在AirPods的快速出貨中功不可沒。
富士康、立訊最新部署:汽車
在2021年5月27日,立訊精密工業(鹽城)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方向為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該公司是由立訊精密全資控股。如果說改變生活的科技產品早期看手機,前兩年看無線耳機,那么未來最大的市場將在新能源車。所有巨頭都在加足馬力在這個領域想要占有一席之地,無論是設計廠還是代工廠,生怕錯過了行業變革帶來的紅利。
要想了解立訊未來在汽車電子上的方向,不妨來看看作為立訊的老師,富士康做了什么?
富士康在2021年5月19日聯手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集團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Mobile?Drive”,宣布邁入造車領域,并且新車會搭載全新的平臺,支持L2級自動駕駛,首款車鎖定純電動車型,有望在年底正式推出。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認為,消費電子代工商進入汽車電子領域,有以下這些特點:
代工商尷尬的賺錢能力
從立訊精密的收入占比來看近乎九成都是消費電子帶來的,除了AirPods的絕對地位,當然也有Apple?Watch的一些貢獻。
汽車組件此前占公司收入的3%,毛利率為16.52%,消費電子的毛利也僅有17.85%,相比龍一龍二來說立訊的毛利率算是很高了,鴻海公布的毛利也只有5.80%,和碩約3.54%。不得不說代工這門生意真的是苦力活,無論我們買到的手機、無線耳機,智能手表怎么漲價,代工依舊是辛苦錢,拿最少的油水,干最累的活。
從近端數據來看,進入2020年,公司的收入增速開始放緩,一方面無線耳機的銷量增長速度較19年開始有放緩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無線耳機的低端市場被搶占,AirPods主打高端市場,而低價位市場被小米等產品搶去,導致公司的收入開始放緩。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從2020年開始,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增長較快,也同樣反應在了凈利潤中。未來在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方面公司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通過對財務的分析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也發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呈現明顯的規律性,這也進一步說明公司的效益在下半年情況比較好,于四季度達到峰值,完全匹配消費電子的景氣周期。
總的來說,隨著iPhone13和AirPods第三代的發布,下半年會給立訊帶來不錯的收益,iPhone?13系列將會是立訊下半年到明年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但是公司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還是做廉價生意。新能源車確實會對汽車領域進行產業鏈價值的重建,不知道未來立訊會不會向富士康一樣進入汽車系統等高毛利領域,還是依舊做代工生意,我們靜觀其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