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教培進入強監管時代 好未來頂風違規屢被罰
          • 2021年05月26日來源:新浪財經

          提要:5月24日,受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傳聞影響,好未來、新東方、高途集團(原跟誰學)等在美上市教培機構再度出現暴跌。

          5月24日,受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傳聞影響,好未來、新東方、高途集團(原跟誰學)等在美上市教培機構再度出現暴跌。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對教培機構的監管力度顯著增強。但在市場競爭、業績壓力等因素驅使下,仍有部分機構存在頂風違規現象。比如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等品牌,今年以來雖然屢次被通報,但其問題依然顯著。

          春季課程剛開始,秋季課程就已開售;超過3個月的課程,培訓費用仍一次性收取;面對高額學費,老師鼓動家長通過刷信用卡、花唄等方式支付,并分期償還……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在好未來旗下多個課程平臺上,這類問題并不鮮見。

          屢被通報處罰

          近日,北京市教委再次發布通報,指出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存在違規行為。其中,北京市東城區學而思培訓學校東四第二教學點等機構,存在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超過3個月或60課時費用;該教學點同時還存在培訓結束時間晚于20∶30等問題。

          學而思是美股上市公司好未來旗下品牌,作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好未來營收規模處于教培行業前列。但今年以來,好未來旗下品牌已數次被通報或被處罰。

          4月25日,學而思旗下產品因利用虛假或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價格違法行為,被處以50萬元頂格罰款。

          4月23日,北京市教委通報,學而思、高途課堂、有道精品課等平臺存在多項問題。其中,學而思網校存在全面售賣秋季課程,違規提前招生收費,以不當用語誤導學生報名繳費,部分直播類課程晚于21點結束等問題。

          實際上,根據相關規定,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學而思培優等品牌此前均公告,已通過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向北京市教委提交了完整的備案材料,并發布《備案內容承諾公示》,對培訓收費方式、收費時間、教師數量等進行了備案。

          在4月23日最新發布的公告中,學而思網校承諾,嚴格執行收費相關標準和要求,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一次性收費不超過60課時,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一次性收費不超過3個月。

          另外,學而思承諾,遵守不過早收取培訓費的相關規定,保證臨近課程開班前收取相關費用,并對師資等進行了備案。不過,這些承諾并沒有完全被履行。

          違規行為仍存在

          在頻繁被通報或處罰后,好未來旗下品牌表示,將積極整改。但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好未來旗下多項業務依然存在違規行為。

          以授課時間為例,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有關文件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的文件則要求,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點。

          學而思培優、學而思網校App顯示的課程培訓結束時間均在20∶30前,但5月23日一位劉姓學而思老師向記者發來的課程排期表卻顯示,每天最晚的課程培訓時間均自20∶30開始,按照2課時50分鐘計算,即便不算課間,其結束時間也將超過9點。

          在師資方面,按照相關規定,線上培訓機構禁止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但記者在學而思網校App中看到,某課程頁面教師介紹中稱,該課程教師系“省重點高中教師”,與現行規定明顯沖突。

          在學費收取方面,學而思表現也與其承諾不符。5月23日,一位學而思老師向記者推薦了費用為5780元的英語外教課程,該課程共34課時,上課17周。雖然課程跨度超過3個月,但該學而思老師卻告訴記者,費用需全額一次性支付。

          當記者提出,按規定超過3個月的學費不能一次性收取時,該老師又稱,費用可以分兩次付,但是兩次費用需在24小時內付清。見記者猶豫,該老師多次勸導記者使用花唄、信用卡等支付學費,再分期償還。

          此外,按規定,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時段應與教學安排協調一致,培訓費不應過早提前收取。此前,學而思已因在網站、APP全面售賣秋季課程,違規提前招生收費而被通報。

          但記者發現,在學而思培優、學而思網校等APP上,面向小學階段多個科目的秋季培訓班早已開始招生。在上海一些學而思老師發布的宣傳信息中,最早從3月份起,學而思就已經普遍開始銷售秋季課程,其中既有暑秋結合銷售,也有秋季課程獨立銷售。

          課程提前售賣,費用也提前收取。為了鼓勵提前繳費,機構還推出了優惠措施,上述學而思老師就以“秋季任意一科在線小班享受500元優惠”,吸引家長繳納秋季費用。在網絡上,也有不少學而思家長表示,其暑秋課程費用早已繳納。

          “今年3月份開始,政策明顯就收緊了,我們也在配合做整改自查工作。”上海某中型教培機構負責人劉奇(化名)對記者表示,“最近因為各類違規行為,各地都已經通報處罰了很多機構,但跟收益比起來,可能現在的處罰力度還不夠,所以還是有很多機構出現違規行為。”

          “現在對教培機構的管理越來越細,大型機構分校、教學點很多,而且都背負有績效壓力,出現違規行為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很多通報是地區性的,或者只是針對這些機構的部分教學點,對機構整體的威懾沒那么大。”劉奇說。

          不確定性增加

          好未來以線下教育培訓起家,近年來,好未來開始著重發展線上業務。如今,學而思網校等線上業務板塊,已逐漸成為好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近日公布的2021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好未來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6億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在線課程實現收入超過4億美元,占好未來總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24%快速上升至32%。

          從學生人數來看,財報顯示,2021財年第四季度,好未來長期正價課程學生人數為669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在線課程長期正價課人數達350萬人,占長期正價課總人數的52%,超過一半。

          快速的增長得益于高額的營銷投入。數據顯示,同期,好未來銷售和營銷費用達6.6億美元,同比增長172%,好未來銷售費用率升至48%,上升顯著。這導致好未來2021財年營收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虧損也在擴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近兩年“以高投入換高增長”成為教培行業盛行的經營模式,好未來也是這場“燒錢大戰”的主要參與者。但隨著對在線教育廣告投放等方面的限制加強,這種模式可能行不通了。

          “現在的變化很明顯,以前‘燒錢’營銷的機構廣告投放確實少了很多。以前我們就很少燒錢做推廣,因為根本燒不過大機構。”劉奇表示。

          對于影響,劉奇認為,最直接的是招生。“以前大家的宣傳基本上沒什么限制,有些機構夸大宣傳比較顯著;現在廣告投放下降,可能就要拼口碑、實力,靠以前的積累了,效果肯定不如直接鋪廣告。”

          券商研報也支持了這一觀點。部分券商研報認為,未來學而思網校獲客增速或將放緩,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疫情為在線課程帶來的大規模流量基本完成觸達;另外,在線教育大量廣告投放引發社會焦慮,在線教育廣告投放或將有所收斂,好未來線上線下的投放都會更加謹慎。

          目前,針對教培機構的各項政策正在逐漸落地。5月21日,北京市教委等聯合發布了新規,其中提到,教培機構預收培訓費,須采用銀行存管模式開展資金監管,存管資金撥付須與授課進度同步、同比例,機構授課完成并經學員確認同意后,存管銀行才履行資金撥付。相比之前,該規定進一步嚴格、細化。

          “從現有的規定來看,挑戰是多方面的。比如續費率對于教培機構是很重要的指標,如果不能提前太久收費,不能一次性收太多課時費用,學生容易流失,肯定會影響續費率;現在對退款也有明確要求,退款比例可能也會上升。”華東某大型券商分析師王錦(化名)對記者表示。“不過這些都是針對整個行業的,并不是針對單一機構,同樣的政策,就看誰能更快適應了。”

          今年股價腰斬

          今年以來,教培行業各類監管傳聞不斷。雖然從近日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短期內好未來尚未受到政策變化的明顯影響,但從股價走勢來看,市場對好未來的擔憂正在不斷增加。

          5月24日晚間,好未來大跌17%,這是5月份以來,好未來第三次跌幅超過10%。2021年2月16日,好未來盤中創出新高,股價達90.96美元,但此后一路下跌。

          Wind數據顯示,2021年2月16日至5月24日,好未來股價下跌超過60%,2021年年初至今,好未來跌幅超過50%。與此同時,景林、瑞銀等機構一季度均減持了好未來股票,此前曾直接參與好未來5億美元定增的高瓴資本,甚至清倉了好未來股票。

          有分析認為,好未來等教育公司股價下跌,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教培行業政策及市場變化,另外也與美國資本市場監管政策有關。

          2020年,多家中概股公司回港股或A股完成二次上市,期間曾有多次傳聞,好未來將回港上市,并最快于2020年底前完成,但好未來對此均予以否認,并表示沒有赴港上市計劃。

          目前,市值排名前20的中概股公司,有3家已在A股上市,10家已完成在港二次上市。包括好未來在內,目前尚未實現兩地上市的大市值中概股已不多。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