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水滴赴美上市“滑鐵盧” 暴跌逾30%
          • 2021年05月13日來源:中國財經網

          提要:以愛心聞名的水滴籌,經常出現在朋友圈的大病眾籌中。最近,水滴籌的母公司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然而股價卻跌跌不休。

          以愛心聞名的水滴籌,經常出現在朋友圈的大病眾籌中。最近,水滴籌的母公司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然而股價卻跌跌不休。

          5月7日,水滴上市正式登陸紐交所,首日不僅破發,且重挫?19.2%;5月10日,水滴股價繼續大跌12.16%,5月11日,上市第三個交易日,水滴又大跌6.8%。

          截止目前,水滴的股價為7.9美元,總市值為31.2億美元。較上市時12美元的發行價,累計跌幅達到34%,創近些年赴美上市中概股最大跌幅紀錄,一上市就是見頂,可謂是遭遇“滑鐵盧”。

          水滴公司號稱有幾億用戶,且有騰訊、IDG、博裕資本、高榕資本等一眾明星資本保駕護航,更有著“保險科技第一股”之稱,為何成了美股上市“最慘”中概股?

          公益眾籌變險資巨頭?

          水滴公司最初起步于社會公益,當初的第一個業務即是水滴互助,由美團前聯合創始人沈鵬于2016年5月創立并正式上線,是國內較早一批的網絡互助組織。

          這些年,水滴公司則以公益眾籌項目“水滴籌”為大眾所熟知,在朋友圈十分常見的水滴籌鏈接,讓多數人都誤以為水滴籌是一家慈善公益平臺。

          招股書中水滴公司對自己的定位是:致力于保險和醫療保健服務的領先技術平臺,是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保險平臺……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了保險和醫療保健服務。”

          目前,水滴的業務主要包括水滴籌、水滴保險、水滴健康等。2018年至2020年全年,水滴公司營收分別為2.38億元、15.11億元和30.28億元;凈虧損則分別為2.092億元、3.215億元和6.639億元。

          營收在翻番,凈虧損也在翻番,主要在于銷售和營銷費用不斷攀升。

          目前,保險業務是水滴的主要收入來源。截止去年底,水滴與62家保險公司合作,提供200種健康和人壽保險產品,其中大部分是與保險公司共同設計的,累計已支付保單計數達到3070萬。

          2018年至2020年,水滴保分別實現了9.73億、66.68億和144.26億的首年保費(FYP)收入。水滴公司的保險傭金在過去三年分別為1.22億、13.08億和26.95億,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達51.3%、86.6%、89.1%。尤其是2020年,水滴代銷保險的收入占比達九成,成為其核心收入來源了。

          水滴公司作商業無可厚非。水滴公司CEO沈鵬在上市當天表示,“水滴公司主營業務是保險經紀,水滴籌只是社會責任。”

          外界質疑的是:水滴將慈善做成了一門生意。

          自上線以來,水滴籌平臺捐款用戶超過3.5億,流量劇增不僅為公司后續開展保險快銷業務奠定基礎,但也引發了不少審核缺失、騙捐詐捐等問題。

          2019年,德云社一相聲演員的親屬在擁有多套房產車產情況下發起百萬籌款,平臺審核疏漏如此巨大,立即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

          對于打著慈善公益作生意的質疑,水滴籌聯合創始人楊光表示,“水滴籌不是公益組織或者慈善組織,它是免費提供給廣大患者一個工具,只不過因為免費服務,大家會誤解我們是公益。”

          不管是工具還是公益,在互聯網時代,有了流量就有了生意。正是借助水滴籌的流量,水滴公司獲得直接的保險收入來源。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通過水滴保險商城獲得的首年保費中,有約46.5%、23.0%和13.0%是來自于水滴籌的流量,過去相當于一半的保費流量來自于水滴籌。

          有了水滴籌的愛心用戶,水滴公司的保險業務推廣起來顯得更加精準。此前,有報道稱,水滴公司旗下水滴互助以0.01元為噱頭誘導用戶加入,實際卻需要完成充值才能使用,被指虛假宣傳。水滴的誘導消費、瘋狂短信營銷受到詬病。

          水滴模式前景堪憂

          水滴之所以爭議較大,除了慈善生意的爭議,還在于其現行法規、倫理等沖突。

          慈善本來是公益的,非盈利的,但是,水滴借著互助、眾籌等公益項目作起了生意,這與《慈善法》非營利原則不相符。

          中國相互保險與互助保障論壇秘書長閆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益眾籌、網絡互助的公益性、非營利性要求與商業保險營利性為目的相矛盾,這是最大的風險。”

          此外,類似互助平臺還存在涉眾性風險。

          2020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指出,一些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于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淀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并點名了相互寶、水滴互助。

          今年以來,陸續有網絡互助平臺關閉,1月31日24時,美團互助正式關停;3月24日18時,輕松互助對外宣布關停;再到3月26日水滴互助宣布關停,三大巨頭的互助平臺相繼關停。

          水滴用戶流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的水滴互助正式關停后,水滴籌成為重要的引流工具。但水滴籌同樣存在問題,打著“水滴籌”做公益的旗號收割愛心,轉身就向各位愛心人士兜售保險賺錢。

          不僅如此,國內采用水滴這一模式的公司不止水滴公司一家,另一家是輕松籌。此前水滴籌與輕松籌掃樓人員爭執甚至大打出手的新聞。曾將行業亂象推上風口浪尖。

          水滴籌與輕松籌互毆事件不斷,主要是這些平臺的員工有業績考核,他們要發動更多的病人來上網眾籌,公益已經質變成了赤裸裸的生意和交易。除了進行掃樓地推,水滴平臺還出現大量詐捐、造假的案例。

          目前,類似水滴這種互聯網保險模式也將納入監管中。2020年年底,銀保監會發布了《互聯網保險監管辦法》,于今年2月起實施。

          新條例規定,互聯網保險業務應由保險機構開展,其他機構和個人不得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也就是說,線上保險產品的銷售也將持證上崗,所有的銷售行為需要在保險機構的網站發生,而不能通過其他渠道。

          在招股書中,水滴將新出臺的《監管辦法》的部分條例列為排名前列的重要風險。水滴的模式是通過第三方渠道來獲客,再吸引消費者在水滴保平臺,購買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的保險產品。“如果這種渠道合作被認為違反監管,水滴則可能不得不改變它的商業行為。”

          對水滴而言,資本的逐利性與慈善的公益存在著天然的矛盾。尤其是上市的水滴,必然會以股東利益為導向,社會的每筆愛心捐款、慈善行動,都成為了它通向資本的墊腳石,這無疑會透支社會的公益、善心。

          這次,水滴上市大跌三天,顯示資本對水滴模式的擔憂,尤其是水滴目前還是虧損狀態,強監管的到來也會讓水滴的盈利前景變得更加捉摸不定。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