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利集團:年報或成最后一蹲 5G和光伏加速反轉
- 2021年04月30日來源:中國財經網
提要:中利集團昨日公布了2020年財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0.3億元,凈利潤虧損29.2億元。今日早盤開市,二級市場股價不僅沒有下跌,還上漲了3%左右。
中利集團昨日公布了2020年財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0.3億元,凈利潤虧損29.2億元。今日早盤開市,二級市場股價不僅沒有下跌,還上漲了3%左右。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人士指出,中利集團2020年年報巨虧,公司此前已經預告過,市場有預期,股價有反應,在上一輪5G和新能源的行情中,中利集團的股價沒有跟隨上漲,也是這個原因,現在年報出來后,反而是靴子落地,市場情緒重新恢復了。
在中利集團董事會秘書張冬云看來,中利集團的年報數據是公司加快摒棄冗余、結構轉型的必然結果。公司2020年后將徹底向重資產、低利潤的傳統行業告別,業務重心進入光伏新能源領域,實現公司的蛻變。
業務重整
中利集團此前主營業務為通信阻燃耐火軟電纜,包括5G通信阻燃電纜和光電復合纜等,光伏板塊新能源產品主要包括單晶高效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電站、屋頂建筑光伏分布式電站的建設,并提供光伏發電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在投資者看來,5G和光伏新能源都是2020年市場炒作的強賽道,誕生了很多大牛股,但中利集團卡位了兩個賽道,股價卻一直難有表現,似乎難以解釋。
中利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公司前期主要經營方向為商業電站、扶貧電站的承建與銷售,這部分業務屬于重資產業務,需要大量墊資,對公司流動資金形成較大壓力,在2018年扶貧“326”政策與光伏“531”新政出臺后,回款難度加大;
另一方面,光伏行業技術更新迅速,光伏主流產品由小尺寸多晶電池組件向大尺寸單晶電池組件方向發展,中利集團因前期電站業務回款受阻,缺乏足夠的資金,導致公司新產品研發與設備更新步伐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財務報告顯示,2018年底中利集團應收賬款高達93億元,2019年底為54億元,2020年底仍有34億元。
應收賬款回收緩慢,公司不得不大量舉債維持經營,導致財務費用上升,侵蝕了利潤。2019年底和2020年短期借款都在40億元以上,財務費用分別為6.65億元和6.25億元。
但在2020年,這一情況出現了變化。中利集團兵分三路加速回款現金流。第一,公司成立應收賬款回款小組,通過談判、法律訴訟等方式,當年回款18.8億元,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從54億元降到了34億元;
其次,加大力度處置盈利能力低效資產,通過出售低質量的庫存商業電站,加速資金回籠;
最后,嚴格控制存貨規模,減少存貨資金占用,推動資產周轉率穩步提升。2019年、2020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分別達41.4億元、24.9億元。
中利集團人士還介紹,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2020年中利集團對蘇州騰暉、騰暉泰國等光伏產生基地生產線進行了改造升級,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將上述兩個光伏生產基地生產線皆升級至最新、高效技術水準;
在降債方面,也是初見成效,2017年末負債絕對余額一度高達225.7億元,而截至2020年底負債余額為106.2億元,較2017年底大幅降低超過50%,目前資產負債率處在65%的相對合理水平。
反轉的機會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認為,2020年財報出現的虧不死鳥,其實是中利集團處理不良資產和商譽的結果,也就是常見的財務洗澡,以實現斷臂求生輕裝上陣的目的。
中利集團內部人士指出,公司目前主營的兩大業務5G和光伏,都是強賽道,就5G而言,預計今后幾年,隨著疫情的控制,將進入提速期,對5G線纜的需求,將迎來一個高峰。
早在2020年初,中利集團就完成了5G線纜生產線的擴建,在原有產能30萬公里的基礎上,新增產能年產量15萬公里以上,項目投產后將提升公司5G專用光電混合纜?50%以上產能,進一步配套華為、中興和網絡運營商等優質客戶,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
不僅如此,從2020年下半年,中利集團還將線纜產品從5G線纜領域,拓展延伸至新能源車線纜、工業控制設備線纜、醫療器械線纜、數據服務器線纜等新的下游應用領域,市場空間“天花板”將有望大幅提升。
而在光伏方面,?公司光伏電站業務曾因為政策原因,陷入低谷。上述中利集團集團內部人士說,2020年中利集團光伏業務主要做了兩件事情,為下一步的業務反轉打下了基礎。
一是出售盈利差的電站,二是布局光伏行業的高端制造領域。2020年度實現光伏相關業務收入約38億元,銷售組件約1.3GW。隨著其它幾個新基地的陸續建成投產,中利集團未來光伏組件營業收入,具有非常可觀的增長潛力與彈性。
此前,中利集團公告,預計2021年1季度凈利潤為3000萬元-43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扭虧,主要原因就是2021年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光伏行業平價上網后,公司經營已基本恢復正常,同期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