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兩新”工作有力拉動投資增長支撐綠色轉型
          • 2024年09月27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兩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且正面效應還在不斷顯現,有力拉動投資增長,有力釋放消費潛力,有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有力提升民生福祉,有力支撐綠色轉型等。

          配套細則全面出臺 國債資金全面下達 支持政策全面啟動

          “兩新”工作有力拉動投資增長支撐綠色轉型

          核心閱讀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兩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且正面效應還在不斷顯現,有力拉動投資增長,有力釋放消費潛力,有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有力提升民生福祉,有力支撐綠色轉型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兩新”政策(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總體進展成效的相關情況。

          “兩新”工作連接供需兩端,既惠企又利民、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對這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7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加力支持“兩新”工作的政策舉措。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兩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且正面效應還在不斷顯現,有力拉動投資增長,有力釋放消費潛力,有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有力提升民生福祉,有力支撐綠色轉型等。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原材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0%、14.9%、9%;與市政建設密切相關的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投資增長23.5%;全國新增智能化社區廢舊物資回收設施5900多個,報廢汽車回收量421萬輛,同比增長42.4%。

          全面出臺配套細則

          “兩新”工作推進順利,最能起證明作用的就是相關消費品銷售量的快速增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乘用車零售量為190.5萬輛,環比大幅增長10.8%;其中,非常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為102.7萬輛,環比大幅增長17%。此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由降轉升,8月份銷售額同比增長3.4%。

          目前,“兩新”工作進展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全面”。

          一是“兩新”政策配套細則全面出臺。在全國層面,加力支持“兩新”的若干措施發布后,設備更新項目申報通知,以及工業設備、用能設備、環境基礎設施、營運船舶、營運貨車、新能源公交車、農業機械、老舊電梯等8個領域設備更新實施細則,汽車、家電、電動自行車、家裝廚衛等4個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細則,這些配套舉措已經全部印發實施。

          在地方層面,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出臺加力支持“兩新”的實施方案,同時印發了各類地方配套實施細則,超過140份。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兩新”的政策體系已經構建完成,為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二是國債資金全面下達。設備更新方面,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地方審核、國家復核”原則,優化支持方式,簡化審批流程,篩選出4600多個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項目,設備更新領域1500億元國債資金已分兩批全部按相關規定和程序安排到項目。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綜合各地區常住人口、地區生產總值、汽車和家電保有量等因素,合理確定資金支持規模,消費品以舊換新領域1500億元國債資金已于8月初開始全部下達到地方。

          三是支持政策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各部門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10條加力措施已經全部啟動,各地也配套出臺了一系列細化落實舉措。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20個地區出臺了個人消費者汽車置換更新政策。江蘇、浙江、湖北等31個地區均已實施新的家電以舊換新補貼,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全面參與家電以舊換新。

          強化資金監管保障

          財政資金保障和監管是加力推進“兩新”工作的關鍵環節,對有序推進“兩新”工作至關重要。而加力支持“兩新”工作資金投入大、涉及領域多,更要強化資金監管,保障資金安全。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趙長勝向記者介紹,財政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時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和設備更新貸款貼息資金,分批次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并切實做好資金保障和監管工作。

          據悉,在國家發改委牽頭綜合各地區常住人口、GDP、汽車和家電保有量等因素,確定各地區資金規模后,財政部第一時間按60%比例向地方預撥900億元資金,并要求各省抓緊將預算資金分解下達至同級有關部門或下級財政部門,有效保障各地及時啟動相關工作。同時,財政部密切跟蹤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實時掌握資金使用進度,并根據地方實際工作進展情況,及時下達剩余600億元資金,有效保障中秋、國慶期間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需求。

          同時財政部及時下達大規模設備更新專項資金,收到國家發改委轉來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清單后,財政部第一時間啟動預算下達程序,下達相關資金,并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按照項目實施進度及時撥付資金,保障相關項目有序實施。

          趙長勝表示,財政部配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建立了定期調度機制,密切跟蹤政策實施進展,壓實各地項目和資金管理的主體責任,并且明確資金使用“負面清單”,要求相關資金不得用于平衡預算、償還政府債務或清理拖欠企業賬款、“三保”支出等,并通過線上監控、線下核查等具體舉措,防止資金擠占、挪用,讓“真金白銀”的政策落到實處、早見成效。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制定了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新”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兩新”資金全鏈條管理規定,確保相關資金真正用于“兩新”工作。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辦法實施,通過開展聯合調研督導等方式,重點摸排各地區各領域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確保資金符合投向。對于個別地方出現的騙補貼、套補貼、擠占挪用資金等行為,將會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重視資源回收利用

          在“兩新”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更新換新淘汰下來大量的落后產品設備,處理不好可能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新的問題。對此,國家發改委等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廢舊物資回收循環利用問題,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來解決污染浪費等現象。

          廢舊物資回收網絡不斷完善。針對回收渠道不夠完善等問題,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提高可回收物分類準確率。截至目前,全國建成回收網點約15萬個,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有效解決了過去回收網點不夠、不完善的問題。

          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不斷強化。針對廢舊資源再生利用質量不高等問題,國家發改委深入開展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60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10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等項目的建設,引導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進一步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59%,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10種主要再生資源利用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長,廢鋼鐵每年利用量已經達2.6億噸。

          循環利用體制機制不斷健全。針對企業在抵扣減稅方面的難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持續推進資源回收企業向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從而降低回收企業經營成本。針對困擾行業多年的用地難題,國家發改委指導各地把廢棄物回收設施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為回收循環利用提供用地支撐。針對不規范小作坊污染環境問題,深入實施退役動力電池等綜合利用規范條件,大力暢通線索舉報渠道,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堅決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等環境違法行為。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優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完善相關資源進口標準和政策,構建國際化回收循環利用更大的體系。同時強化生產者責任延伸,支持企業建設回收廢舊產品的逆向物流體系,推進退役風電光伏、動力電池等高效利用,支持組建中國資源循環利用集團,推動設立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利用平臺。

          “國家發改委著力做好回收循環利用這篇大文章,加快構建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持續暢通資源回收利用鏈條,推動實現‘去舊更容易,換新更便捷’。”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