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多項經濟數據發布 專家:中國經濟開始向好的方面轉化
- 2024年05月17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甬興證券分析師鄭嘉偉認為,隨著穩經濟擴內需等政策逐步發力,尤其是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落地,市場需求潛力或逐步釋放,對當前制造業活躍度形成較好支撐。
5月17日訊 近期,4月多項經濟數據發布,多呈現出向好擴張態勢。具體來看,CPI連續三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進出口數據增速由負轉正,PMI連續兩月位于擴張區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指出,4月份經濟數據的先行指標以及總量指標都體現出經濟開始向好的方面轉化。
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了2024年4月份全國CPI和PPI數據。數據顯示,4月CPI同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到4月份為止CPI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4月CPI呈現出節假日相關服務消費強勁,主要體現在旅游、機票、酒店住宿等方面。
從政策方面來看,近期,各地方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以舊換新”、降價促銷等方式促進消費。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指出,家電家具品類受“以舊換新”政策推動明顯。五一期間超 400個品牌參與以舊換新。多地文旅減免景點門票,通過優惠政策促進文旅消費。
此外,4月進出口數據也頗為亮眼。數據顯示,4月當月,我國進出口3.64萬億元,增速由負轉正,增長8%。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同比增長5.7%。
溫彬指出,4月進出口均延續年初以來的復蘇態勢。出口表現尤為亮眼,在去年同期高增速下(7.1%),仍然錄得正增長,且絕對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口好于季節性,規模為歷史同期第三高,僅次于2021和2022年。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2020年至2023年,得益于我國供給側的強大優勢,我國出口增速不斷超預期,未來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多重挑戰,地緣政治、意識形態沖突、貿易保護主義等對全球供應鏈、通脹等因素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供給優勢仍將是出口韌性的重要支撐。展望2024年后續,短期伴隨著海外補庫周期的逐步開啟,中期受益于我國供給優勢帶動的“性價比紅利”,對未來出口繼續保持樂觀。
從生產端來看,4月中國制造業PMI連續兩月位于擴張區間。數據顯示,4月制造業PMI為 50.4%,生產延續擴張。
甬興證券分析師鄭嘉偉認為,隨著穩經濟擴內需等政策逐步發力,尤其是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落地,市場需求潛力或逐步釋放,對當前制造業活躍度形成較好支撐。
縱觀4月經濟,李超認為,2024年4月基本面延續修復態勢,供給端修復較快,核心在于工業穩增長政策效果凸顯,尤其是十大重點行業生產端擴張態勢明顯。在市場內生動力企穩以及穩增長政策發力的情況下,經濟總體處于向潛在增長中樞回歸的過程,制造業PMI連續2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經濟回升的持續性較好,供給側回升快于需求側。
張燕生告訴中國網財經,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兩會以及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都可以看出無論是今年的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出臺了一系列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一攬子政策。
何為一攬子政策?張燕生解釋稱,這一攬子政策特點是短期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中期解決結構性調整和房地產等大宗消費品市場的止損企穩問題和結構性改革,長期解決高質量發展所面對的一些制度和障礙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一攬子政策背景下,近日財政部發布了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多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在5月、6月份開始進入到發放階段。
張燕生認為,在一攬子政策逐步推進的情況下,可以預期2024年中國經濟5%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
“可以預期,經過四年的結構性調整,會給2028年以后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氣象。”張燕生認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