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聚焦三大關鍵詞 多部門圈定2024年重點任務
          • 2024年01月02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專家認為,聚焦穩經濟,需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還需統籌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化解。

          近期,多部門密集召開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安排。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擴大內需、支持科技創新和防范風險成為三大關鍵詞,是多部門圈定的重點任務。專家認為,聚焦穩經濟,需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還需統籌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化解。

          擴大國內需求

          從多部門釋放的信號看,擴大內需仍是2024年經濟工作重要任務之一。

          著眼于擴大國內需求,財政部提出,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強化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繼續用好增發國債資金,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支持增強內需主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進一步用好各類資金加強項目建設,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同時,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推動消費持續擴大,培育更多消費新業態新熱點,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消費和投資是有關聯的,有效投資和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都是擴大內需的抓手。”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如果2024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和刺激消費,需解決居民消費能力不足和消費意愿不強這兩個關鍵問題。此外,擴投資要綜合考慮投資效益,把更多資金用于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惠民生補短板等領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伍浩表示,消費方面,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更多消費新業態、新熱點,加快釋放汽車、家電、智能家居、電子產品等重點領域實物消費潛力。投資方面,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持續有力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實施,多措并舉促進民間投資。

          支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專家認為,從短期和中長期看,擴大內需旨在讓經濟盡快回歸常態化增長。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有利于在中長期提高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多部門在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時對科技創新著墨較多。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等12個方面重點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活力。財政部提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產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支持提升企業競爭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關鍵任務。要強化高水平自主技術要素供給。積極探索有效投資機制,加大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加快推進數字技術發展,以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

          圍繞支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表示,財政將積極支持科技創新,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資金需求,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深化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調整優化經費使用方向。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在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同時,還需防范重點領域風險。專家認為,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

          住建部明確,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準施策,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房地產政策,持續抓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穩妥處置房企風險,重拳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房地產對居民財富、消費、市場預期都有重要影響,是當前影響經濟運行的“牛鼻子”。解決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改善整體經濟運行十分重要。抓緊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對帶動房地產相關投資,緩解房地產壓力有重要作用。

          在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面,財政部提出,要嚴格落實既定化債舉措,加大存量隱性債務化解力度,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健全化債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羅志恒表示,特殊再融資債券化債主要是緩解當前風險,仍有必要通過體制機制的聯動改革抑制隱性債務產生的土壤。在穩定宏觀稅負的同時,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

          “下一步,應推動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形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長效機制。”王一鳴說,從根本上說,在制度層面解決問題,還需要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地方政府債務處置也要把握好與經濟穩定的關系,做到邊化債邊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