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這些提法值得關注
- 2023年12月13日來源:央視新聞
提要:會議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實,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要雷厲風行抓落實,統籌把握時度效。要求真務實抓落實,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敢作善為抓落實,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并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總結2023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未來判斷
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做好經濟工作規律性認識:“五個必須”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部署2024年工作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宏觀政策
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
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科技創新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擴大內需
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重點領域改革
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
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擴大開放
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
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
化解風險
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農”工作
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
協調發展
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民生保障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注意四種關系
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準確把握政策取向
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