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 長線增量資金入市可期
- 2023年11月20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市場人士預期,有關部門將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各項配套政策落地;同時,加快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促進長期資本形成。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
市場人士預期,有關部門將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各項配套政策落地;同時,加快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促進長期資本形成。
多項舉措陸續推出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是未來一段時期相關部門統籌解決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不足等問題的重要舉措。有關部門正加快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
“投資端改革的重點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著力提升專業能力,推進行業費率改革,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引導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說,同時,全面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營造各類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配置型資金入市舉措正陸續推出。近期,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調降保險資金投資部分股票的風險因子;財政部對國有保險公司實施3年長周期考核。
此外,社保基金會表示,要胸懷“國之大者”,始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積極發揮社保基金作為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的優勢和作用,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和重點領域加大投資力度。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
培育境內“聰明資金”也是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促進長期資本形成的重要舉措。
“證監會將加大力度培育境內‘聰明資金’,推動改革機構強筋壯骨,切實提升專業投資能力和市場引領力,走好自己的路,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
據悉,證監會將推動機構持續優化投研體系組織架構與人才培養機制,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加大人力、資本與科技投入,練好內功,增強競爭力,穩步擴大管理效能與邊界。引導機構在市場低點敢于逆周期投資、銷售布局,用時間和定力沉淀優秀的長期投資業績,樹立資管行業長期價值投資標桿。繼續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全面建立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機制,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權益投資積極性和穩定性。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政策措施也將加速落地。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一流投資銀行與投資機構的培育,對于促進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保護至關重要。“投資機構需要深化對金融市場的理解,在投資決策中堅持高度的專業道德標準,積極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同時,還應注重與國際同業的合作。”章俊表示。
長線資金保持流入態勢
隨著長期資金入市便利度不斷提升,配置型、長線資金將保持凈流入。
近期,上市公司、社保基金、中央匯金、公募基金等各類資金,紛紛逆向布局,逐步加大入市力度。其中,上百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購增持計劃,不少上市公司股東宣布暫不減持股份,大量公募私募基金公司宣布以自有資金自購旗下產品,經營主體自我調節機制充分發揮作用,長線增量資金加速入市。
公募自購陣營持續壯大。10月29日以來,已有多家頭部公募機構接力自購,彰顯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信心。同時,多家頭部公募機構“掌門人”圍繞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提出真知灼見,并一致認為目前是逆向布局好時機,看好A股市場未來的表現。
匯添富等多家機構表示,將充分發揮專業機構投資者作用,促進長期資本形成,聯接資本與產業,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幫助投資者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近期上市公司也密集發布回購增持公告,用“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信心。
中金公司表示,今年10月首批回購指數正式上線,回購指數的正式發布為后續相關指數基金產品的設立奠定較好基礎,也有助于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后續政策層面有望繼續加強對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支持。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