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信用卡數量持續壓降 如何深耕存量用戶成一大挑戰
          • 2023年09月2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仍是銀行觸達零售客戶最直接的渠道,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零售陣地。蘇筱芮建議,從整體戰略來看,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加速背景下,銀行需強化線上平臺及服務能力以探索一體化經營,以“卡+App+場景+權益”經營生態助力增量突圍與存量促活。

          近日,多家銀行啟動新一輪“清卡”行動。《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各大商業銀行持續對個人睡眠賬戶進行清理,賬戶類型包括借記卡、信用卡、存折賬戶等。

          業內專家表示,清理睡眠卡表明信用卡從以量取勝進入到以質取勝的階段。未來銀行如何把存量客戶當增量客戶來運營成為亟待突破的問題。

          數量同比減少2100萬張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持續對個人睡眠賬戶進行清理,包括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平安銀行等股份行以及北京農商銀行、馬鞍山農商銀行、巢湖農商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賬戶類型包括借記卡、信用卡、存折賬戶等。

          在信用卡方面,央行9月1日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7.86億張,相較去年同期減少2100萬張,回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規模。

          對于信用卡數量下降的原因,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明確了信用卡業務長期睡眠卡的占比上限,超出后不得新增發卡,對于的確無法有效促活的客戶,銀行通常會積極進行清理,為新增發卡留出空間。另外,不少銀行還主動放緩了發卡節奏,注重深耕存量持卡用戶。

          從最近各家上市銀行發布的半年報數據可看出,今年上半年,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各項指標增速放緩。從累計發卡量來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今年6月末的發卡量已較去年同期有顯著縮減。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金額,多家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存量時代聚焦“精耕細作”

          如何深耕信用卡存量用戶成為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存量競爭時代,商業銀行應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進而形成特色信用卡品牌。

          “首先,應在客群定位上有所區分。除了公務員、白領等受信用卡青睞的群體,更應關注個體工商戶、進城務工人員及農村居民,這部分群體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藍海地帶。其次,應在信用卡產品定價上有所區分。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產品的定價上可以更加靈活,不但能實現與其他銀行的差異化,還能實現對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這為加快信用卡產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董希淼表示。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用卡已經開啟存量時代,這就需要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更加精細化,關注用戶體驗以提升自身競爭力,通過端到端的用戶旅程優化,輔以優質的服務來留存用戶、帶動業務收入增長。

          “具體而言,信用卡領域的消費分級趨勢將有所增強,因此信用卡業務發展更需要深入的用戶洞察,一方面對現有客群展開深度運營,深化場景+生態的精細化服務,穩定及提升目前重點用戶的價值;另一方面,針對線上轉移衍生的新客群特征,結合App+場景生態經營向新增客群挖掘和尋找增長機會,如重點人群Z世代、銀發族、萌寵族、高價值客群等。”蘇筱芮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仍是銀行觸達零售客戶最直接的渠道,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零售陣地。蘇筱芮建議,從整體戰略來看,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加速背景下,銀行需強化線上平臺及服務能力以探索一體化經營,以“卡+App+場景+權益”經營生態助力增量突圍與存量促活。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