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國產手機廠商迎“造芯分水嶺” 未來如何突圍發展?
          • 2023年07月04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近日,華為圍繞芯片等關鍵技術開啟大規模招才計劃。榮耀芯片相關關聯公司亦浮出水面。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沈子瑜更是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已經打通整個車機生態的上下游產業鏈,在內部實現了自有芯片、自有平臺、自有系統、自有生態的軟硬件合一的產業閉環。

          在外部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實現手機產業鏈自主可控已愈發緊迫,國產手機廠商紛紛調整布局節奏,重新盤整芯片業務。

          近日,華為圍繞芯片等關鍵技術開啟大規模招才計劃。榮耀芯片相關關聯公司亦浮出水面。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沈子瑜更是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已經打通整個車機生態的上下游產業鏈,在內部實現了自有芯片、自有平臺、自有系統、自有生態的軟硬件合一的產業閉環。

          與此同時,隨著手機智能水平不斷提升,造芯壁壘也不斷提高。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直言:“國產手機廠商已迎來‘造芯分水嶺’。”

          那么,在此背景之下,目前手機廠商是否具備解決芯片問題的技術實力,又如何進一步突圍發展?

          造芯之路的艱難不言而喻。壓力和動力始于多年前,彼時,中國手機廠商曾因芯片遭遇重創,但也因此走上自研芯片之路。為解決芯片可控問題,不少國產手機廠商展開突圍。聯想、華為均擴大芯片投資及布局,vivo、OPPO也紛紛踏上了芯片自研的道路。

          變化,源于造芯路徑的轉變。經過多年摸索后,更多手機廠商意識到,直接挑戰手機的核心——SoC集成芯片難度重重,因此其轉而將研發重心放在了小芯片上。比如,小米、vivo等手機廠商逐步從ISP、DSP等小芯片開始積累經驗,主要圍繞電源管理、通信射頻、藍牙、影像ISP等方面進行布局。

          在技術門檻上,相對于復雜度、工藝、流片成本較高的SoC芯片,目前,ISP芯片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技術難度及投入資金需求也較少,且容錯率高。與此同時,雖然手機廠商較難把控ISP模塊升級規律,但一旦對其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權,便可以較快實現對影像等系統的突破和定制能力的提升,從而形成差異化。

          從強攻集成芯片到以專業小芯片逐個突破,這一轉變,也映射出國內手機廠商造芯的現狀。

          “目前已經規模化進入芯片領域的手機廠商,在造芯上保持了謹慎,例如小米從圖像處理、感應控制的ISP芯片等方面尋找切口,vivo則與SoC廠商聯發科深度綁定,從影像、功率的小芯片做起。”項立剛表示。

          在手機廠商自研芯片的道路上,更大的挑戰來自于上游材料及零部件領域。國內晶圓廠商所需的高端光刻機部分依賴進口,目前我國長春光機所、先騰光電均在加緊研發,但仍需時間。而國產手機廠商造芯能力的發展,則仍依賴供應鏈適配的提升。

          “手機芯片相關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這意味著國內企業要想實現技術上的突破,既要大量投資研發,又要對人才進行長期的培養。”鈞山董事總經理王浩宇認為。華為一位工程師對記者透露,對于芯片研發,華為已經投入數百億元的研發費用。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制造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步驟極其復雜,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整個批次的芯片報廢。“造芯對企業有極高的要求,單槍匹馬落地SoC芯片對手機廠商而言難度非常大。”王浩宇表示,“未來幾年,越來越多的廠商將從小芯片開始,走向‘中國芯’聯合自研的道路,同時對工藝制程進行提前規劃。”

          在涉足芯片制造的同時,眾多手機廠商也通過投資并購、資本聯姻等方式勾勒出一幅龐大的芯片版圖。天眼查顯示,近6年里,小米產投共投資了約110家芯片半導體與電子相關企業。華為旗下哈勃投資聯已投資超60家半導體企業,一部分企業已實現上市。

          除了資本方面的支持外,華為、小米等企業也通過授權芯片設計制造相關技術、專利,從而實現對國內芯片企業的扶植。

          聯創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欣宇認為,目前手機市場整體仍處于利潤空間下降階段,廠商仍不可盲目進入芯片領域,更多將采取聯合研發、資本投資等方式完成對產業鏈的健全和提升話語權。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建議,在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下,手機廠商在加碼芯片業務過程中需持續挑戰摩爾定律,探索技術深水區,同時與芯片制造商聯動擴充中端市場供應。

          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則認為:“手機企業造芯,要結合自身的能力、資源以及外部產業鏈配套情況,綜合評估。通過投資產業鏈企業或在采購上重點支持國產芯片企業,也是迅速補全技術、資源的有力途徑。半導體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也注重產業鏈合作,需要各方堅持開放、聯合創新。”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