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全聚德連虧三年:去年營收降24%至7億元,凈虧超2.7億元
          • 2023年04月11日來源:澎湃新聞

          提要:全聚德表示,2023年公司將推進試行新的激勵機制,實現新開門店高效運轉,加強菜品管理并提升服務質量,拓展團膳(即團體用餐服務)賽道。對于預制菜業務,全聚德稱將在今年完成預制菜產品結構系統化、品牌化,梳理常規化產品品牌的同時發力節令性產品銷售。在今年,全聚德還計劃加強品牌宣傳,提高品牌在社交平臺的曝光。

          老字號烤鴨品牌“全聚德”母公司去年虧損2.78億元,已連虧三年,今年擬不分紅。

          4月10日晚間,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聚德,002186.SZ)披露2022年年報顯示,去年全聚德的營收約為7.19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下滑24.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虧損2.78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76.86%;基本每股虧損0.9元/股。

          實際上,這已是全聚德連續第三年虧損。2021年,全聚德虧損約1.57億元,2020年虧損約為2.62億元。全聚德在年報中坦言:“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披露的數據,2022年,全國餐飲收入增速與限額以上單位的餐飲收入增速分別相較上年下降24.9%與29.4%,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6.1個百分點。

          全聚德主營餐飲服務和食品加工銷售業務,旗下擁有“全聚德”“仿膳”“豐澤園”“四川飯店”等品牌。據全聚德介紹,報告期內,公司新增直營門店3家,截至2022年末,公司門店共計102家,包括92家“全聚德”門店。

          過去一年,餐飲業為全聚德貢獻了72.99%的收入,營收約為5.25億元,同比下滑約25%;商品銷售在去年的營收約為1.76億元,同比下滑約22%。

          “2022年,公司多家門店受宏觀因素影響閉店或關閉堂食,對經營產生嚴重影響,全年利潤出現較大幅度虧損。”全聚德在年報中透露,過去一年,公司共有38家門店受宏觀因素影響閉店或關閉堂食,平均閉店68天,有6家門店甚至閉店超過100天。

          受營業收入減少影響,全聚德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7億元,同比擴大約1倍。

          為彌補堂食“停擺”造成的損失,全聚德在過去一年開展了26次線上外賣營銷活動,外賣收入同比增長41%。同時,全聚德表示,旗下22家企業已享受房租減免政策,并積極開展退、免稅申請,以及申請社保緩繳以緩解資金壓力。此外,全聚德還要求各門店加強人工成本管控,按需控制上崗人數。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過去一年全聚德的營收與現金流縮減,但全聚德增加了銷售渠道費用,導致銷售費用反而同比增加12.77%至4966萬元。此外,全聚德的研發費用也同比增加17.66%至343萬元,主要包括菜品研發、預制菜研發和上市以及熟食車間改造。

          在全聚德“開源節流”的措施下,公司旗下餐飲業務的毛利率仍然同比大幅下滑約22%,達到-27.25%;而商品銷售的毛利率同比增長約2%至22.12%。

          同日,全聚德還披露了2022年度擬不進行利潤分配的專項說明。全聚德表示,鑒于公司2022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的情況,不滿足《公司章程》及相關法律法規中實施現金分紅的條件,考慮到滿足公司未來經營和發展所需資金的需要,公司董事會計劃本年度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全聚德表示,2023年公司將推進試行新的激勵機制,實現新開門店高效運轉,加強菜品管理并提升服務質量,拓展團膳(即團體用餐服務)賽道。對于預制菜業務,全聚德稱將在今年完成預制菜產品結構系統化、品牌化,梳理常規化產品品牌的同時發力節令性產品銷售。在今年,全聚德還計劃加強品牌宣傳,提高品牌在社交平臺的曝光。

          截至4月10日,全聚德(002186.SZ)收漲2.89%,報收14.97元,總市值約46億元,今年以來股價已累計跌超34%。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焦兮兮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