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資委:加快推進央企重大投資項目建設進度 力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 2023年01月1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回看剛剛過去的2022年,盡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復雜,但中央企業仍較好地實現了穩增長目標。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利潤總額2.55萬億元、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和5%。有7家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超過1000億元,4家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超過500億元。
“2023年,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乘勢而上組織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切實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1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回看剛剛過去的2022年,盡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復雜,但中央企業仍較好地實現了穩增長目標。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利潤總額2.55萬億元、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和5%。有7家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超過1000億元,4家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超過500億元。
談及2022年央企整體運行特點,彭華崗用增速“穩”,質量“優”,貢獻“大”,保障“強”予以概括。
比如,從經營效率來看,2022年中央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人均是76.3萬元,同比增長8.7%;研發投入經費同比增長9.8%,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得到了提升;資產負債率保持穩定,12月末中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64.8%,去年一直控制在65%以下。
再從上繳的稅費規模來說,2022年全年中央企業累計上繳稅費2.8萬億元,同比增長19.3%,自2021年以來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速,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持續上升。同時,通過減免房租、降低通信資費等積極向社會讓利,積極引領帶動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協同發展。
據《證券日報》了解,2022年中央企業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租讓利174.4億元,惠及21.4萬租戶,減租金額遠遠超過2020年全年的75.3億元。電網企業實行欠費不停工,優化服務降低辦電成本,通信企業精準降低中小微企業網費,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寬帶和專線資費較去年末下降10%以上,惠及用戶1500余萬戶。同時,有關中央企業還積極推動自身優質資信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共享,累計助力2.7萬戶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服務規模超過900億元,釋放保證金251億元,平均融資成本降低3個百分點以上。
除了帶動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外,在2022年國際能源危機愈演愈烈的形勢下,在全球通脹上升到40年來最高水平、歐洲電價大幅飆升的大背景下,中央企業還在成功阻斷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向國內傳導方面發揮了國家隊的作用。
國資委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企業發電企業累計發電5.1萬億千瓦時,以54.7%的機組容量保障了全國63.1%的電力供應;煤炭日均產量達到296萬噸,同比增長7.6%,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煤炭企業執行電煤中長期合同讓利超過1900億元;自產天然氣達到1900億方,同比增長7.1%。
彭華崗稱,2023年,國資委將督促指導中央企業進一步高質量打好能源電力保供陣地戰、攻堅戰。一是指導煤炭企業加快辦理產能核增手續,做好生產組織的有序銜接,盡快釋放先進產能。二是指導發電企業用足用好能源保供特別債資金,抓住“兩節”窗口期,多存煤、存好煤,確保頂峰發電有煤用、不停機。三是指導電網企業充分發揮大電網優勢,持續優化提升跨省區域調度能力。四是指導石油石化和管網企業全力落實保供資源,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加強組織調度、優化生產運行、強化運輸保障,科學研判和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導致的民生用氣需求增加情況,確保供應穩定。
對于下一步的工作,彭華崗稱,要著力突出“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國家重大項目。加強規劃牽引和動態監測,推動企業優先做好涉及國家“十四五”102個重大工程實施,加快推進中央企業“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400項重大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其中包括中國海油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國家電投防城港核電項目、多家電網電力企業參與風光大基地項目等,力爭能夠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
二是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云計算、寬帶基礎網絡、5G/6G、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升級。要積極推進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等項目建設,鼓勵參與物流網絡、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聚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領域,大力發展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產業鏈強鏈補鏈重點項目,增強投資增長后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