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疏堵點通卡點 中小企業紓困攻堅“最后一公里”
          • 2022年05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楊月涵

          提要:連日來,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措施一波接著一波,在5月18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也提到,下一步將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力爭“該免的免到位、應減的減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幫助中小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然而疫情的反復給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行帶來較大沖擊。在政策層面,保市場主體就顯得尤為重要。連日來,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措施一波接著一波,在5月18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也提到,下一步將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力爭“該免的免到位、應減的減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幫助中小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

          著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新一輪疫情在全國多地重來,對經濟的影響逐漸體現。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6.1%,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

          因中小企業數量占據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其生產經營情況也直接關系著經濟發展。但在疫情沖擊之下,中小企業普遍反映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暢通,難以正常生產經營。

          為保市場主體,政策層面多方發力。5月9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5月12日,工信部又聯合11個部門印發了《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的通知》,從產業鏈生態鏈的角度為企業提高競爭力指出了新的方向。

          “在原有紓困舉措進一步延續執行的同時,又從多個維度提出了一些實招和硬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廣度和深度。”在介紹《若干措施》時,徐曉蘭做出了這樣的描述。據悉,《若干措施》從加大資金支持方面,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推動降成本擴需求、加強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實在的措施。

          例如在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方面,明確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在推動降成本和擴需求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6個月內補繳;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等。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出臺,還要真正落地見效。對此,徐曉蘭提到,下一步,將推動壓實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任,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力爭“該免的免到位、應減的減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幫助中小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同時,還要發揮703家國家級、3800多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作用,以及392家國家級、2600多家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作用等。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表示,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之一,不僅能夠吸納就業、提供民生服務保證經濟正常運轉,同時對于促進城市共同富裕、數字化轉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政策情況來看,從去年到現在,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是逐漸提高的,也能夠看出是要出一系列的組合拳,用包括財稅政策、租金減免、減稅降費,以及信貸補貼等多元的方式助力中小企業活下去,從而起到國民經濟壓艙石和吸納就業的作用。

          金融支持不擴風險敞口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就會好,中小企業強,地區經濟就會強。在5月18日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及工信部用多組數據證實了這一理論。根據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負責人湯魏巍介紹,中小工業企業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系數已經達到了0.83,系數大于0,說明二者之間是正相關,其值越接近于1,說明正相關性越強。

          為保中小企業發展,金融政策也多方發力。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介紹,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在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中,銀保監會也提出多條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包括保持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增量支持,緩解困難企業的貸款周轉難題,幫助市場主體更好應對風險三個方面。

          例如在信貸方面,在過去幾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迅速增長的基礎上,指導國有大型銀行保持信貸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引導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業務覆蓋面,更好發揮增信擔保作用。加強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3.54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速21.6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6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3577.25萬戶,同比增加781.24萬戶。

          王鵬表示,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大量中小企業能夠運用金融資金或者說普惠金融能夠惠及到它們的程度本就比較有限,如今疫情一來,大量企業無法正常轉運,就存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這時候如果能夠有大量的資金補充進去,而且是以優惠的補貼、貼息等方式,結合財稅的綜合施策,對中小企業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但信貸規模的擴大以及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的施行,也引發了外界對于銀行不良率上升的猜想。對此,毛紅軍回應稱,銀行客觀上確實面臨一定的不良貸款反彈壓力,但也要辯證地看這個問題,幫助小微企業應對短期的沖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穩住就業,才能從根本上保住業務基本盤,筑牢銀行業發展的根基。所以從長遠上看,也就確保了信貸資產的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毛紅軍也在總結銀保監會緩解困難企業貸款周轉難題的問題時提到,為了激發銀行的動力,同時保護企業征信記錄,此次出臺了一項重要的配套政策,對2022年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級行政區域內的困難行業,包括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制造業,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如果辦理貸款展期和調整還款安排,應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征信記錄,免收罰息。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