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年內A股市場26家公司退市 途徑選擇多樣化
          • 2021年10月27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吳曉璐

          提要:未來監管對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公司下重拳,退市力度增強,嚴格退市監管將成為常態化。亦有專家提出,北京證券交易所對退市公司的兩種安排,未來成熟后滬深交易所或可借鑒。

          10月25日晚間,*ST濟堂發布公告提示,公司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提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26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17家強制退市(包括2家重大違法強制退市、7家面值退市、6家財務退市、2家其他類型退市),8家重組退市(包含4家吸收合并),1家主動退市。

          從具體退市途徑來看,與去年相比,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和吸收合并退市公司數量增加,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暢通。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監管對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公司下重拳,退市力度增強,嚴格退市監管將成為常態化。亦有專家提出,北京證券交易所對退市公司的兩種安排,未來成熟后滬深交易所或可借鑒。

          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和吸收合并退市數量增多

          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31家公司通過各種渠道退出,創出歷史新高。其中,16家為強制退市,包括6家財務指標退市,9家面值退市,1家規范類退市;15家為重組退市,包括7家重組上市,7家出清式資產置換,1家吸收合并。

          今年以來,退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和吸收合并退市的數量增多,兩類退市公司分別為2家和4家,而去年全年沒有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僅1家公司為吸收合并退市。

          具體來看,在年內17家強制退市的公司中,康得退和斯太退為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而除了上述的*ST濟堂,近日,*ST金剛也同樣因為財務造假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根據證監會查明的涉嫌違法事實,公司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追溯調整后的凈資產可能為負,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即該2家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今年以來,退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尤其是對財務造假公司和嚴重違法違規公司,退市力度顯著增強,這也是凈化資本市場生態、提升市場信心的重要手段?!贝ㄘ斪C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吸收合并退市公司數量上升,反映的是在退市途徑上的多元化選擇。

          “嚴格退市監管將成為一種常態,尤其在實施注冊制的板塊,科創板、創業板以及未來的北交所將更為顯著?!比A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年底發布的退市新規,已經非常明確地規定了多維度的退市指標,包括市值、財務審計、流動性等。

          北交所對退市公司安排

          值得借鑒

          即將開市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亦構建了多元豐富的退市指標組合,且對退市公司具有特殊安排。

          北交所表示,對于退市公司,符合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掛牌條件或創新層條件的,鼓勵進入相應層級掛牌交易,繼續發展;存在重大違法等情形,不符合掛牌條件的,轉入退市公司板塊,體現了對退市風險“分類紓解、充分緩釋”的創新探索。

          “北交所退市制度方面的特色,可能很大程度上與其所擁有的多層級市場結構有關?!敝残磐顿Y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秉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北交所退市的公司,如果是重大違法違規退市,適合直接退出,但如果是合法經營卻連續多年出現虧損的上市公司,到創新層或基礎層后繼續低頻交易更加合適。

          “一些公司主業受到市場環境變化影響,可能出現重大經營困難。而這樣的企業開展業務重組,未來仍有可能實現增長?!睆埍倪M一步表示,北交所對退市公司的安排,未來成熟后也可以適用于其他交易所。

          張雷認為,北交所掛牌公司規模相對較小,行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更容易觸發交易類或財務類退市指標。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