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勞動力不足與老齡化沖擊全球制造業 產業變革勢在必行
          • 2021年08月27日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梁凡

          提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產業結構也由此發生深刻轉變。

          當勞動者越來越老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產業結構也由此發生深刻轉變。

          為此,一些國家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以期緩解老齡化加速帶來的負面沖擊。

          韓國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韓國制造業從業者中,年滿50歲的工人占比在十年內幾乎翻一番。勞動力老齡化預計將嚴重沖擊制造業這一韓國“經濟發動機”。

          報告稱,2010年至2020年間,制造業年滿50歲的工人占比從15.7%增至30.1%;2020年韓國制造業勞動力平均年齡為42.5歲,比2011年增長3.3歲;如果老齡化趨勢持續,到2026年前后,韓國制造業工人平均年齡將達到44.9歲。按照韓國經濟研究所的說法,韓國制造業勞動力老齡化已“達到嚴重程度”。

          與制造業從業者老齡化現象相伴隨的,是韓國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老齡化。

          2017年,韓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4%,韓國由此邁入老齡化社會。有報道稱,韓國有可能在2025年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屆時有可能增至20%。

          除了從業者年齡上升之外,社會老齡化往往還意味著勞動力的短缺,而后者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是更為致命的,尤其會對制造業這種對從業者規模和體能有所要求的行業造成重大影響。

          德國聯邦勞動局局長德特勒夫·舍勒8月24日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等趨勢的發展,德國適齡勞動人口今年一年內將減少近15萬人,未來數年間這一趨勢還將愈演愈烈。

          他警告稱,德國恐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從護理人員到空調維修工,再到物流人員,乃至學術人員——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在各個行業普遍存在”。

          在一些國家或地區,人口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直接經濟后果,已經逐步顯現。

          “韓國制造業開始步入衰老。”韓國媒體此前報道稱,研究顯示,韓國制造業總生產率的增長率,從1995年至2000年間的7.3%降至2010年至2013年間的3.1%,對經濟的貢獻率也不斷下滑。

          韓國經濟研究所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表示,鑒于韓國制造業50歲以上工人薪資待遇增速遠高于30多歲的工人,勞動力老齡化將加重企業經濟負擔。而高齡層的工資之所以比青壯年層上漲得快,與生產效率無關,而是因為工資是隨著工齡和年齡上漲的。

          韓國經濟研究院專家表示,制造業老齡化將導致國家競爭力下降,加劇收入兩極化和青年貧困。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針對1996年至2014年間全球40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會導致服務消費增加而商品消費減少。商品消費的放緩,將導致目前已經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這意味著制造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高盛認為,對于亞洲新興經濟體而言,在未來20年內,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商品在總消費中的占比減少8個百分點。

          目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已得到了廣泛證實,其中已經得到闡明的機制是,老齡化將造成勞動力減少,并抑制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一旦不能順利實現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轉型,經濟增長將面臨較大沖擊。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9年發布的人口展望報告預計,到2050年人口達到峰值并開始持續下降的國家或地區數量將增至55個;同期,世界人口老齡化加劇,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從目前的約9%增長到16%,成為增長最快的年齡組,屆時歐洲和北美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世界人口增長放緩、多國人口先后達峰的背景下,勞動力不足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應對人力資源不足,產業變革勢在必行。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緩解勞動力規模下降帶來的潛在問題,實現制造業等領域的自動化是一大趨勢。美國經濟學會此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有望抵消勞動力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波士頓大學進行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1993年至2014年間,對機器人投資最高的國家是老齡化進程最快的國家。數據顯示,老齡化速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每1000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數量就增加0.9個。

          此外,隨著老齡勞動人口大幅增長,部分勞動場所也在進行適老化改造。有報道稱,早在2007年,寶馬汽車公司為適應其預計在2017年會出現的員工總體年齡提高的問題,重新設計了變速箱生產線,引入可以緩和關節勞損的木質地板、特殊制鞋以及用來處理小部件的可調節放大鏡。這些細微調整能夠幫助公司用最小的成本,將年長工人的生產力提升至年輕工人的水平。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