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創板“1+6”改革落地有多重意義
- 2025年10月2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科創板承載著我國資本市場探索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路徑的重要責任。在科創成長層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和代表性案例示范效應吸引下,“新鮮血液”正加速集聚。存量32家未盈利企業已于規則發布當日納入科創成長層,新受理企業進程加快,科創板“1+6”改革政策發布后,科創板新增受理26家企業,未盈利8家。
科創板“1+6”改革首結碩果。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必貝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告稱,10月28日在上交所科創板正式上市。這意味著,3家企業將成為科創成長層設立以來首批新注冊的未盈利企業,同時也標志著科創板“1+6”改革舉措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
科創板“1+6”改革中,“1”是指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旨在更加精準服務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但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
在筆者看來,科創板“1+6”改革落地有多重意義。
首先,彰顯科創成長層制度包容性,以及與“硬科技”企業發展相適配的“資本生態”特征。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導向在科創板制度優化中得到充分體現,科創板針對未盈利但技術突破顯著的“硬科技”企業,予以制度保障。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初心便是為所有“高研發、暫未盈利”的“硬科技”企業,搭建一座連接“技術攻堅”與“資本活水”的橋梁。對于“研發投入大、盈利周期長”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行業而言,這正是一場“及時雨”。
其次,彰顯科創成長層暢通“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核所在。
科創板承載著我國資本市場探索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路徑的重要責任。在科創成長層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和代表性案例示范效應吸引下,“新鮮血液”正加速集聚。存量32家未盈利企業已于規則發布當日納入科創成長層,新受理企業進程加快,科創板“1+6”改革政策發布后,科創板新增受理26家企業,未盈利8家。
科創成長層公司的發展實踐,也為科創板“1+6”改革落地積累了寶貴經驗。例如,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范圍還將進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目前,已有相關企業推進科創板IPO進程。
最后,彰顯科創板成長層重塑“硬科技”企業估值邏輯,陪伴企業成長的長情特質。
科創板引導市場從過去重點關注短期利潤,轉向更全面地評估企業的技術壁壘、市場潛力和長期價值,這讓資本更有耐心陪伴企業穿越創新周期。尤其是科創板“1+6”改革落地以來,已新增21只科創板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上市,標的不僅涵蓋科創50、科創100等寬基,也涵蓋了科創人工智能、半導體材料設備等行業主題,引導資金持續流向新質生產力重點發展領域。目前上交所上市科創板ETF已達105只,總規模3000億元。
對于未來希望登陸或已身處科創成長層的企業,一些先行者的經驗值得借鑒——上市不是終點,而是利用資本市場加速發展的新起點。以寒武紀為例,在平移至科創成長層后僅4個月后,就依托科創板特色的再融資“輕資產、高研發”機制,成功獲取39.85億元定增資金,極大地支持了其后續的研發投入。對寒武紀這類存量企業而言,平移體現的不是“標簽變更”,而是“政策適配”。
企業上市后仍需專注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登陸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了資源,但最終立足的根本仍是技術創新和商業化能力。例如,芯聯集成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已滲透國內90%以上的新能源車企;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實現3個新藥產品獲批上市銷售,新藥研發成果多次登上國際學術舞臺,這些成果顯著增強了市場對企業的信心。
期待未來,科創板改革效應加快顯現。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