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打新千倍認購背后有三重邏輯
- 2025年10月13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在中概股回歸、內地企業加速“出海”的背景下,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系人”,其市場地位正被重新評估。近年來,港交所持續推進上市制度改革,降低特專科技公司市值門檻、設立“科企專線”、優化IPO定價流程,釋放出巨大的制度紅利,這不僅為投資者參與港股打新提供了肥沃土壤,也為全球長線資金配置中國優質資產提供了可靠的平臺。
■ 毛藝融
今年,你在港股打新中賺到錢了嗎?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如果從年初起全程參與,即使每只新股僅中簽一手,并在上市首日收盤賣出(不計手續費),累計收益也可達12.37萬港元。
截至10月12日,港股年內共迎來69只新股掛牌,超七成首日收漲。更引人注目的是,有18只新股公開認購倍數突破千倍,“金葉國際集團”甚至沖到11465倍,刷新年內 港股超額認購紀錄。與此同時,新股首日破發率僅為23%,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38%,整體新股平均回報率較去年同期顯著改善。
在筆者看來,港股打新千倍認購頻現,背后映射出三重邏輯。
首先,一批稀缺性強、成長性高的優質企業相繼登陸港股。
從認購人氣來看,港股優質新股的認購人氣普遍高漲。Wind資訊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累計近745萬人次參與打新,平均每只新股吸引10.8萬人爭搶。以熱門股“紫金黃金國際”為例,申購人數高達35萬,中簽率為0.42%。
從規模與結構看,港股IPO募資總額顯著提升,行業結構也趨于多元。截至10月12日,年內 港股IPO募資總額達1872.42億港元,同比增長227.72%。醫藥生物、新消費、硬科技等領域的龍頭企業紛紛登陸港股,為市場注入一批稀缺性強、成長性高的優質標的。同時,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公司完成“A+H”上市,有效提升了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
其次,本輪打新熱背后是制度改革、流動性改善、產業結構升級的共振。
制度層面,今年3月份,香港證監會發函規范打新,要求投資者參與IPO融資時需預付至少認購金額的10%,杠桿上限被鎖定為10倍。8月份,港交所進一步優化IPO定價流程,允許新上市申請人靈活選用認購機制A或機制B,提升新股定價效率。
流動性方面,全球資本“再平衡”加速,國際長線資金持續涌入港股,參與基石投資,釋放大量流動性。二級市場同樣活躍,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香港證券市場總市值為49.9萬億港元,同比增長35%;前9個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為2564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激增126%。
產業結構方面,年內 港股IPO呈現“科技+消費”雙輪驅動格局,消費、生物醫藥、制造業等領域在上市數量上領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興行業動作頻頻,多元化的產業分布優化港股產業結構,增強了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和吸引力。
再次,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港股打新熱也是全球資本加碼配置中國資產的一個縮影。
在中概股回歸、內地企業加速“出海”的背景下,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系人”,其市場地位正被重新評估。近年來,港交所持續推進上市制度改革,降低特專科技公司市值門檻、設立“科企專線”、優化IPO定價流程,釋放出巨大的制度紅利,這不僅為投資者參與港股打新提供了肥沃土壤,也為全球長線資金配置中國優質資產提供了可靠的平臺。
展望未來,筆者認為,隨著更多優質新股上市、打新機制持續規范、國際長線資金不斷涌入,港股打新有望迎來新一輪機遇。不過,投資者也需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風,仍要加強對公司基本面的判斷。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