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份已有20家A股公司籌劃赴港上市
- 2025年09月3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企業密集籌劃“A+H”上市,本質是基于長期發展的多維度審慎選擇。記者梳理發現,“多元融資”與“全球化”是多家企業提及的驅動因素。融資方面,赴港上市能為企業融資渠道提供“雙保險”。通過兩地上市,企業可同時對接內地與香港的資本,顯著拓寬募資途徑。同時,企業還能根據兩地市場估值與資金環境,靈活選擇融資窗口,優化資本結構。
“A+H”上市持續升溫。9月29日,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了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備案申請材料,并于近日獲中國證監會接收。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9月份,已有2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籌劃赴港上市。從全年情況來看,目前已有11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30余家公司正籌劃赴港上市。
“‘A+H’模式持續升溫,主要受益于政策層面的有力支撐,管理層出臺一系列制度,優化上市申請審批流程,為赴港上市營造良好環境。”名一久(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勇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科技企業成赴港上市主力軍,說明我國經濟向科技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轉型趨勢明顯。
9月份以來,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山精密”)、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電股份”)、協創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市值龍頭企業密集籌劃赴港上市。
Wind數據顯示,在9月份籌劃“A+H”上市的20家公司中,有14家市值在百億元以上,其中,東山精密、滬電股份兩家PCB(印制電路板)龍頭市值均超過1000億元。
這些大市值龍頭企業通常處于快速擴張或戰略轉型期,大多需要資金支撐海外擴張、研發投入、并購重組等核心戰略部署,港股靈活高效的再融資渠道,恰可匹配其自身業務發展的資金周轉與長期布局需求。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華南區上市業務合伙人王杰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量的海外資金持續流入港股,推動成交量提升,進而帶動估值回升。加上政策鼓勵內地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超大型和大型新股再次云集香港新股市場,預計香港在第三季度繼續穩守全球新股融資額排名冠軍寶座。”
企業密集籌劃“A+H”上市,本質是基于長期發展的多維度審慎選擇。《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元融資”與“全球化”是多家企業提及的驅動因素。
融資方面,赴港上市能為企業融資渠道提供“雙保險”。通過兩地上市,企業可同時對接內地與香港的資本,顯著拓寬募資途徑。同時,企業還能根據兩地市場估值與資金環境,靈活選擇融資窗口,優化資本結構。
例如,今年,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H股上市募資近99億港元,刷新近年港股醫藥板塊融資紀錄。
許多企業也將中國香港作為其全球化布局的“跳板”。例如,博瑞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顯示,公司計劃發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的是加快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
廣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赴港上市可拓寬全球視野、整合全球資源,夯實品牌“出海”與供應鏈全球化競爭力,提升國際形象與品牌認知。
韓勇鋒表示,中國香港作為全球資本“超級聯系人”,是企業走向國際的天然平臺。中東主權基金、北歐養老金等國際長線資本,多通過港股配置中國資產。赴港上市既能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也能為跨境并購、海外業務擴張等全球化戰略提供資本運作支持。
德勤報告預計,今年全年中國香港將有超過80只新股上市,融資額將達2500億港元至2800億港元。除以“A+H”的新股為主導外,醫療及醫藥公司、特專科技公司和消費板塊公司上市也將成為市場的亮點。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