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公司同日披露收到監管“罰單”說明了什么
- 2025年09月22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9月份以來,已有20家公司收到監管“罰單”(包含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和決定書),這些“罰單”指向財務造假、資金占用、信披違法等違法違規行為,且不僅涉及上市公司,還包括退市公司。這再次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規范發展的“警鐘”。
9月19日晚間,上海復旦復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披露收到監管部門有關調查處罰的情況,其中1家被立案調查,5家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1家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
9月份以來,已有20家公司收到監管“罰單”(包含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和決定書),這些“罰單”指向財務造假、資金占用、信披違法等違法違規行為,且不僅涉及上市公司,還包括退市公司。這再次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規范發展的“警鐘”。
在筆者看來,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將對財務造假、資金占用、信披違法等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是資本市場的“毒瘤”,嚴重侵蝕市場根基,一直以來都是監管部門嚴打重點。9月份以來密集披露的“罰單”中,超過一半涉及財務造假,其中2張“罰單”金額超過1億元,進一步凸顯監管部門“零容忍”和嚴監嚴管的態度,監管部門將堅定不移、毫不懈怠地鏟除財務造假等“毒瘤”,維護市場秩序,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秉承“退市不免責”原則,市場各方必須摒棄僥幸心理。
9月份以來,已有3家退市公司收到“罰單”:上海龍宇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億利潔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利潔能”)涉及財務造假被罰,恒立實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被罰。這對退市公司形成有效威懾,重申監管部門對違法違規行為將“一查到底”,絕不會因退市而“翻篇”。而在公司被處罰的同時,相關責任人也被重罰,億利潔能財務造假案中涉及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多達29人,警示市場各個環節參與者都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強化合規意識。
毫無疑問,監管正著力推動形成“優勝劣汰”市場生態,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監管部門以雷霆手段懲處、清除“劣幣”,目的是呵護和培育“良幣”,塑造“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當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的公司被重罰甚至清理出市場后,其所占據的資本等資源將會釋放出來,重新流向那些治理規范、專注創新的優質上市公司。同時,這也將引導投資者關注點從“講故事”“炒概念”轉向基于基本面的價值投資,重塑市場估值體系,使資本市場真正成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晴雨表”。
目前來看,行政處罰依舊是投資者民事追責、刑事追責以及投資者索賠的重要依據,而立體化追責體系將進一步提高違法成本,切實維護資本市場公平正義。
也要看到,立案調查、行政處罰仍側重于事中、事后監管,如何進一步加強事前監管,防患于未然,仍是資本市場面臨的重要難題。后續仍需要監管部門完善制度設計,引導上市公司強化內生約束機制,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發揮市場監督力量,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的綜合懲防體系。
總而言之,密集出現的罰單向市場各方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監管部門正以堅定的決心和強有力的手段,塑造一個更加規范、透明、健康、有活力的資本市場,增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