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滬指再創新高 突破3800點 這輪牛市還能漲多久?
          • 2025年08月23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8月22日,A股市場延續上攻態勢,滬指突破3800點,創下10年新高。2024年924行情以來,A股走出了一輪顯著持續的上漲行情。上證指數從 2771 點,上升到 3800點以上,漲幅超37%。不少投資者關心,這輪上漲處于牛市哪個階段?

          8月22日,A股市場延續上攻態勢,滬指突破3800點,創下10年新高。2024年924行情以來,A股走出了一輪顯著持續的上漲行情。上證指數從 2771 點,上升到 3800點以上,漲幅超37%。不少投資者關心,這輪上漲處于牛市哪個階段?

          3800點上漲動力在哪?

          今年以來,大多數的行業都在上漲,煤炭、食品飲料板塊收負,通信、有色金屬、醫藥生物、電子、國防軍工漲幅居前。

          數據來源:wind ,申萬一級行業指數 時間區間:截至8月21日

          對于此輪上漲行情,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投資官湯戈認為,主要是低利率環境下流動性充裕,長期資金穩步入市托舉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市場上漲賺錢效應進一步提升風險偏好,帶動增量資金入場,形成正反饋。

          其次是近期科技主線行情持續活躍,光模塊CPO、AI算力、半導體等科技板塊在一系列政策與市場需求提振下,表現較好。

          最后是市場情緒持續高漲,資金跑步進場。有數據顯示,兩融資金連續流入,散戶資金入市意愿較之前明顯提升,自8月5日,A股兩融余額站上2萬億關口后持續發力,6月下旬以來已連續五周流入超百億,截至8月21日,A股兩融余額增至2.15萬億元,

          6月中旬以來散戶資金流入也開始回暖,以小單表征的散戶資金周均凈流入937億元,遠高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周度均值662億元,風險偏好抬升、賺錢效應吸引下,散戶資金入市意愿進一步回暖。

          資料來源:Wind

          6月以來,散戶新增開戶數相較年初科技行情和去年“924”行情增長相對偏緩,但機構新增開戶數持續攀升至歷史高位,基本恢復至2021年的高位水平。

          資料來源:Wind

          機構開戶熱情增長下,權益基金新發有望繼續改善。歷史上機構新開戶數與權益基金新發規模顯著正相關。機構開戶熱情增長下,后續權益基金新發有望繼續改善。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正反饋有望逐步形成,新一輪牛市或已在途。

          牛市走到哪里了?

          A股市場牛意濃濃,那么究竟走到哪里了?湯戈認為,即便指數創了新高,但大多數行業擁擠度仍在中等區間,市場沒有整體性過熱,最多只是局部過熱,并且仍有一些板塊處在擁擠度較低的位置。這些低位板塊可在局部過熱的板塊冷卻時承接起市場的資金與熱度。

          在化解債務、擴大內需的增量政策紅利的釋放期,鼓勵優質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通過并購重組那些尚未上市優質科創資產、專精特新企業,實現了上市公司快速的外延式增長,為股價走強和股市“慢牛”增厚基本面基礎。

          展望未來,過去幾年,景氣線索稀缺、可持續性產業趨勢尚未形成,主動公募擅長的景氣投資難以獲得定價權。一方面,宏觀經濟下行、中觀高景氣稀缺,景氣投資難度提升,與景氣相關度較低的“啞鈴型”配置成為市場的主要選擇。另一方面,多數產業趨勢處于發展初期,偏向于主題機會,主線可持續性不強,因此主動公募難以找到能持續加倉、有產業趨勢的方向。

          但上述兩點在今年正迎來變化。第一,景氣線索增多后,被多種因素壓制較長時間的景氣和質量因子在今年回歸,景氣投資有效性顯著提升;第二,以TMT、創新藥為代表的產業趨勢逐漸步入業績兌現期,在盈利支撐和明確產業趨勢指引下,部分行業正顯現出可持續的賺錢效應,主線共識凝聚后,主動公募也將找到可以持續加倉的長期產業趨勢。

          往后看,隨著A 股逐漸完成由估值驅動向盈利驅動的切換、疊加全球AI浪潮與國內“十五五”周期共振下新的產業趨勢不斷涌現,適應景氣投資的有利環境正逐步回歸,主動公募挖掘景氣線索、前瞻把握產業趨勢的價值再度凸顯,對于優質標的和產業的定價權有望重塑。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