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市六周年 科創板成長為資本市場改革“示范田”
- 2025年07月24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站在科創板開市六周年的新起點,“科技—產業—資本”的良性循環還將繼續推進。田軒表示,期待科創板進一步完善生態體系建設。在推進制度改革方面,優化上市標準,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強化對“硬科技”屬性的精準支持,特別是在分層機制精細化方面,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差異化支持。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六周年。開市以來,科創板以“硬科技”為定位,以制度創新為引擎,推動上市企業形成覆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群效應,從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成長為“示范田”,為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支持“硬科技”企業
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分擔創新風險、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自設立之初,科創板便致力于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硬科技”企業。截至7月22日,科創板累計支持589家企業上市,IPO募資總額達9257億元,再融資募資1867億元,合計超1.1萬億元。板塊總市值突破7萬億元。其中海光信息、中芯國際、聯影醫療等10家龍頭企業總市值近1.47萬億元,占比超20%,形成了頭部引領、集群支撐的發展格局。
科創板不僅見證了一批科技企業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蛻變,更以資本之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科創板企業高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推動構建以行業“鏈主”為引領、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矩陣式產業集群。其中,集成電路領域聚集120余家企業,覆蓋設計、制造、封測、設備、材料等全鏈條,占A股總數的六成;生物醫藥領域113家企業成為全球主要創新藥上市地之一,貢獻了2018年以來國產創新藥的12%。
“6年來,科創板以‘硬科技’為核心立足點,在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進程中鐫刻下具有時代意義的制度印記。”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科創板的核心價值不僅在于助力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關鍵領域企業打破融資瓶頸,更體現在構建起一整套與科技創新周期高度適配的資本供給機制,拉近了從技術萌芽到產業落地之間的距離,為原始創新注入了源頭活水。
發揮改革“試驗田”功能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有效發揮改革“試驗田”功能,建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制度、靈活便捷的股權激勵制度、市場導向的并購重組制度等,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發行上市方面,科創板通過確立多元包容上市標準,探索制定并不斷完善科創屬性指標,把好入口關;再融資方面,精簡優化發行條件,縮短審核及注冊時限,建立小額快速融資制度,提高了公司融資的便利性;并購重組方面,完善重組認定標準,調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定價機制,作出更市場化的制度安排;股權激勵方面,創設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優化激勵對象范圍、授予規模和價格限制,靈活性、包容性大大增加;股份減持方面,創設詢價轉讓制度,通過市場化方式完善股份減持制度。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1家轉板企業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業在上市后實現盈利并“摘U”,19家第五套公司自研的45款藥品或疫苗獲批上市。此外,“科創板八條”發布后,板塊內新增產業并購超110單,披露金額超1400億元。
近期,科創板迎來新一輪改革,實施“1+6”政策,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進一步擴展第五套上市標準至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領域,試點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制度和IPO預先審閱機制,為前沿科技企業開辟更廣闊的融資通道。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初顯成效,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簡化了審核流程,同時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和投資者保護機制,為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奠定了基礎。通過設立多元化上市標準,拓寬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上市,提升了市場活力。在新一輪“1+6”改革中,科創板為不同成長階段的科創企業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和資源配置,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市場,改善了資本市場生態。
暢通“科技—產業—資本”循環
創新驅動發展是科創板的突出特質,研發投入力度遠高于其他板塊。2024年,科創板研發投入金額達1681億元,是2024年板塊歸母凈利潤的三倍多,同比增長6.4%,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的中位數為12.6%,同時期滬主板、深主板、創業板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7%、3.33%、5.3%。同時,科創板匯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隊伍,研發人員24萬人,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近三成。
在引導資金方面,科創板帶動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風氣,約九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投資。在二級市場投資方面,科創板已形成了由寬基、主題、策略等指數構成的指數體系,目前指數數量已達到30條,境內外跟蹤科創板指數的產品達到161只,合計規模近2600億元,其中科創50指數跟蹤產品規模超1800億元,已發展為境內“硬科技”投資首選的旗艦指數。
在資金“活水”精準澆灌之下,科創板企業業績成長性良好。以2019年為基數,近5年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9%和9%。2024年,科創板公司平均毛利率40%,大幅領先于A股各板塊,并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海外收入占比約三成。
同時,科創板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分享“硬科技”發展紅利。509家公司披露2025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占公司總數的87%,科創50、科創100指數成分股公司全覆蓋。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總額388億元,超290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
站在科創板開市六周年的新起點,“科技—產業—資本”的良性循環還將繼續推進。田軒表示,期待科創板進一步完善生態體系建設。在推進制度改革方面,優化上市標準,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強化對“硬科技”屬性的精準支持,特別是在分層機制精細化方面,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差異化支持。在提升監管水平方面,維護市場透明度和公平性,為投資者提供更堅實保障。在聯通國際市場方面,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跨境技術合作,打造國際化創新生態圈,助力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