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A股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提速 年內已披露1814起
          • 2024年12月27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以首次公告日作為統計依據,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后,今年以來截至12月26日17時,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475起并購事件;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械設備、公共事業、計算機、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居于前列。

          2024年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國有企業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作為其重點任務之一。得益于政策層面的加碼助力,今年國資央企并購重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以首次公告日作為統計依據,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后,今年以來截至12月26日17時,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475起并購事件;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械設備、公共事業、計算機、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居于前列。

          “今年以來,國資央企的并購重組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這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生產力的需要。總體上看,國資央企的并購重組取得了較好成效,即一方面專業化整合持續推進;另一方面,國有資本向‘三個集中’得到較好落實,尤其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方面有新的進展,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上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統計發現,不只是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圍繞加快國有資本“三個集中”,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省屬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地市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其他國有上市公司),亦保持著較高的并購重組活躍度,且換擋提速成效顯著。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6日17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1814起并購事件,其中,35起涉及重大資產收購/出讓/置換。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周代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資本市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保持高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源于政策“東風”助力,助推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熱情;二是源于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需求,即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開展投資和并購,有利于推動國有資本培育新質生產力;三是源于國資自身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并購重組能夠整合技術、人才、市場等關鍵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規模擴張和戰略協同,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除了政策加碼,今年以來,地方層面也通過舉辦座談會或培訓會等形式,以期為企業并購重組提供支持。

          周代數認為,當前國資國企的并購重組更加強調產業鏈整合,未來,在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力度的導向下,預計后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重心,將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質生產力領域進一步發力。

          為扎實做好2025年發展改革工作,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在研究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強調,要切實抓好國有企業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主責主業,加快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抓好產業煥新行動、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更好發揮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國務院國資委于12月17日對外發布的《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著重提出,要積極開展有利于提高投資價值的并購重組。支持控股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產業基礎和主業發展規劃,通過并購重組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產業領先企業。

          劉興國預計,整體上看,明年國資央企的并購重組,或在速度上保持較快節奏;從并購方式來說,也將更多采取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整合的方式予以推進;在并購標的選擇上,會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為主,并且主要是針對優質資產進行并購重組,單純的規模擴張式并購重組數量會明顯減少。此外,預計長期破凈的國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將更加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來推動市值提升,解決長期破凈問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