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翔電動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入選IDC最佳實踐報告 負荷辨識技術破解老舊社區電動車充電安全難題
- 2025年07月29日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目前志翔電動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已為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紫竹院、香山等多個街道社區提供服務。除了社區智能化管理,基于負荷辨識技術的非介入式方案未來還可以向智慧城市建設的更多場景延展——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先技術,通過對用電行為和用電需求的智能監測分析、預測維護、快速響應,更好支撐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安全化,更高效便捷地服務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
北京,2025年7月28日——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IDC PeerScape:面向電力行業負荷辨識技術的最佳實踐》報告。志翔科技 “基于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的電動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入選報告,成為電力負荷辨識技術領域的最佳實踐案例之一。通過AI驅動的云邊端協同方案,志翔電動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有效降低了電動自行車違規入戶充電引發的安全隱患,為城市安全管理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創新思路和可靠支撐。
電動車入戶充電隱患大,科學治理迫在眉睫
截止2024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4億輛,隨之而來的充電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很多社區,居民私拉電線、入戶充電等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止,導致火災隱患叢生,對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傳統治理手段大都依賴人工巡查或攝像頭監控,人力物力投入大,還存在響應滯后和覆蓋盲區等短板。針對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問題,亟需更具靈活性和多方適配的非介入式電監測改造方案。對此,IDC報告指出,電力負荷辨識技術正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通過實時監測用電行為特征,實現精準識別與主動預警。
非介入式方案構建安全閉環,破解管理難題
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志翔科技創新性地研發了基于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的電動車入戶監測系統。該系統通過在用戶電表側安裝智能監測終端,結合云端分析平臺,云邊協同工作,全天候實時監測用戶用電行為,快速精準地從中分離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特征,并實時預警。系統變人防為技防,實現了集終端連接、平臺監測、多端告警推送、現場核查勸阻的管理閉環。

志翔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工作圖
志翔電動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自2024年下半年在北京多個地區開始試點應用。根據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多個社區的實際應用數據顯示:系統安裝上線后,自2024年9月至12 月間,系統告警次數逐月銳減,分別為1284次、631次、293次和150次,目前次數仍持續降低,違規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對比傳統監測方案,該系統覆蓋面更廣、適應性更強,監控準確性更高,同時,實現“人防”到“技防”的變革,大大節省了人工巡檢成本。IDC報告評價該應用實踐:“以技術創新驅動管理升級,實現高效精準的社區治理。”
從助力安全治理智能化向構建智慧城市生態延展
目前志翔電動車入戶充電監測系統已為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紫竹院、香山等多個街道社區提供服務。除了社區智能化管理,基于負荷辨識技術的非介入式方案未來還可以向智慧城市建設的更多場景延展——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先技術,通過對用電行為和用電需求的智能監測分析、預測維護、快速響應,更好支撐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安全化,更高效便捷地服務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
據了解,IDC PeerScape 報告聚焦中國電力行業負荷辨識技術的發展及挑戰,結合企業的最佳實踐,闡述技術的應用要點及成效,旨在為電力企業技術選型、應用場景搭建、實施策略制定提供價值參考。IDC 認為,負荷辨識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融合日益緊密,已成為推動電力行業變革與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IDC 中國 CIO/CTO 研究高級研究經理李鑫表示:“電力負荷辨識技術正從單一監測工具向能源管理核心基礎設施躍遷。短期來看,非介入式方案憑借低成本、易部署優勢,在公共建筑、高校等場景快速滲透等優勢,近兩年有望保持 35%以上復合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