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超千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 高額分紅搶眼
          • 2025年04月03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在田利輝看來,未來高分紅現象有望延續,這是政策持續、行業慣性和市場預期的結果。監管層明確將分紅作為優化公司治理的重要指標,推動常態化分紅機制。同時,銀行、能源等傳統行業盈利模式穩定,分紅慣性較強;新興產業隨著盈利增長,分紅比例可能提升。而且,投資者對股息率的關注度上升,倒逼企業通過分紅提升吸引力。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日收盤,A股市場共有1096家公司披露2024年年報。其中,841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分紅預案,擬分紅公司數量占已披露年報上市公司總數的76.73%。

          “從政策層面來看,新‘國九條’等政策的推動以及制度的完善,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現金分紅;從市場環境來看,險資加速入場,對具有持續分紅能力的企業關注度提升;同時,在利率下行背景下,紅利資產的股息率優勢凸顯,對投資者吸引力增強。”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117家公司凈利潤增超100%

          從營業收入來看,有6家上市企業營收規模在萬億元以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位居榜首,去年營業收入為3.07萬億元;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位列第二位,去年營業收入為2.94萬億元;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三位,去年營業收入為1.16萬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按Wind行業分類,銀行、非銀金融、電信服務、石油石化行業企業包攬前十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商銀行”)穩居榜首,去年歸母凈利潤為3658.63億元,較2023年略增0.51%;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緊隨其后,去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55.77億元、2820.83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增速來看,有200家公司增速超50%,其中117家公司增速超100%。按Wind行業分類,業績增速高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硬件設備、半導體、醫藥生物和有色金屬等行業。其中,硬件設備行業有23家、半導體和醫藥生物行業均有17家、有色金屬行業16家。

          具體來看,廣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能源”)的歸母凈利潤增幅居于榜首,據年報數據,去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298.80萬元,同比增長3704.04%。廣西能源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深入實施“主業聚焦”戰略轉型,通過電力資產結構優化與市場化運營效能提升,實現了經營質效的顯著躍升。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藍星安迪蘇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2496.80%和2208.66%的同比增幅位列第二位、第三位。

          “半導體和醫藥生物行業的高景氣度表明其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半導體行業作為科技產業的核心,支撐著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發展,對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醫藥生物行業則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其快速發展有助于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這兩個行業的高景氣度也進一步體現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動力。”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說。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可以看出半導體和醫藥生物兩個行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是市場關注的熱點和投資重點。同時,也顯示出科技創新和醫療健康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人們對于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為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21家公司擬分紅金額均超百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收盤,在披露的年報分紅預案中,共有21家上市公司擬超百億元慷慨分紅。

          具體來看,工商銀行擬每10股派發1.646元(含稅),派息總額約586.64億元(含稅);建設銀行擬每股派發0.206元(含稅),股息總額約515.02億元(含稅);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擬每股現金分紅2元(含稅),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約504.40億元(含稅)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擬派發股息每股2.49港元(含稅),合計擬派發末期股息535.7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99.4億元)(含稅)。

          此外,中國石油、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等企業擬分紅金額也均超百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名單來看,分紅金額超百億元的上市公司多為大型央企。一方面,這些央企通常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憑借規模效應和資源優勢,能夠實現較高的利潤水平,從而為大規模分紅提供堅實基礎;另一方面,這些央企多處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如金融、能源、通信等,這些行業具有較為穩定的現金流,使得央企能夠在保障自身運營和發展的前提下,向股東分配更多的利潤。

          在楊德龍看來,大型央企進行大手筆分紅,不僅符合政策導向,也有助于提升公司市值和股東回報水平。

          “央企通過高分紅回饋股東,落實國家關于提升投資者回報的要求。”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央企規模龐大、盈利穩定,具備持續分紅能力。例如,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受益于數字化轉型紅利,利潤增長顯著。而穩定分紅可增強市場信心,吸引長期資本,推動估值修復。

          此外,已有上市公司開始提前“預告”未來分紅比例將進一步提升。例如,2024年起,中國移動三年內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擬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75%以上;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亦表示,從2024年起,三年內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75%以上。

          在田利輝看來,未來高分紅現象有望延續,這是政策持續、行業慣性和市場預期的結果。監管層明確將分紅作為優化公司治理的重要指標,推動常態化分紅機制。同時,銀行、能源等傳統行業盈利模式穩定,分紅慣性較強;新興產業隨著盈利增長,分紅比例可能提升。而且,投資者對股息率的關注度上升,倒逼企業通過分紅提升吸引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