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蛇年限定商品俏銷 生肖經濟魅力“巳蛇”
          • 2025年01月10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年味濃濃,市場紅火,步入臘月,春節為開年經濟鋪就深厚底蘊。蛇年國風臺歷、蛇年國潮紅襪、蛇年立體紙燈籠……“蛇”元素周邊產品頗受追捧。記者觀察發現,許多線上商家的“蛇”元素商品已賣出超10萬單。

          年味濃濃,市場紅火,步入臘月,春節為開年經濟鋪就深厚底蘊。蛇年國風臺歷、蛇年國潮紅襪、蛇年立體紙燈籠……“蛇”元素周邊產品頗受追捧。記者觀察發現,許多線上商家的“蛇”元素商品已賣出超10萬單。

          熱起來的,還有“蛇”元素京味兒文創。公園、博物館、中軸線文創店等鉚足了勁兒推新品,引得外地消費者紛紛求購。人氣足、市場旺、信心強,北京近期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活力。

          線上商家紛紛賣出“10萬+”

          將可愛俏皮的“有蛇有得”對聯貼在顯示器兩邊,拿出四只“蛇來運轉”茶寵擺件一字排開,互聯網人小胡滿意地揚了揚頭,“‘工位裝修’是我每年的年初大事。”

          今年過年早,剛進入1月,農歷蛇年的“年貨節”就在多個電商平臺開啟。記者瀏覽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發現,蛇年對聯福字、蛇年堅果禮盒、蛇年服飾外套等成為熱銷商品,多個商家也賣出超10萬單的好業績,有店鋪的“金蛇賀歲”冰箱貼已售出90萬單。

          年輕人正接棒成為“過年主理人”。淘寶天貓數據顯示,“95后”是年貨消費的絕對主力,18歲至24歲的“00后”消費力增幅最快。今年春節假期比往年多一天,大家闔家出游的熱情更高。這個趨勢反映在年貨消費上,即零食的外包裝越做越大,里面的小包裝卻越做越小,更便于攜帶和分享。

          多個國際大牌也針對中國市場,在電商平臺上推出超千款蛇年限定新品,將蛇形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期待抓住新春限定的消費紅利。

          “蛇”元素文創上新“出圈”

          “故宮蛇年藏書票,心心念念終于買到了!”拆開快遞,捧著新到手的春節好物,魏女士愛不釋手,一一細數其中蘊藏的文化符號:封面盤蛇原型來自西周蛇形青銅飾件,內里“蛇”字是乾隆御筆,正中蛇形文物乃宋朝蟠蛇紋尊,四周花紋取自春秋蟠虺紋鼎和清朝彩色蛇皮紋錦。

          魏女士說,今年春節,這一文創新品在線上迅速“出圈”,記者發現,在小紅書上,僅關于該產品價格討論的筆記就已超過4萬條,多家網店的銷量已超過1萬件。

          國家博物館“吉祥蛇”活版印刷月歷、妙應寺白塔“巳蛇祥瑞”流沙冰箱貼、天壇“金蛇銜財”冰箱貼、北京中軸線主題郵局彩色機戳設計紀念封……北京各個公園、博物館和主題郵局紛紛上新,在社交平臺上帶火了不少產品。

          在市場人士看來,“蛇”元素出圈的背后,是文創品牌營銷與現代國潮相結合所激發出的蓬勃消費活力。

          文化認同催生情緒消費需求

          “生肖經濟”持續升溫,背后是國人與日俱增的文化認同感。新意滿滿的周邊產品,不僅是節日的裝飾,更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文化符號?!罢l說年輕人不懂過年?不只我,周圍同齡人都愛用一些小而新的氛圍感物件,拉滿年味兒?!薄?0后”小吳說。

          記者觀察發現,這種文化認同感也直接體現在蛇年生肖漢服的熱銷上。比起前幾年的紅衛衣、紅毛衣,年輕人越來越青睞將漢服作為“過年戰袍”。在某電商平臺,記者看到,一款織金袖口上環繞靈蛇、蝙蝠紋和小銅錢刺繡的唐制斗篷襦裙套裝,1月1日以來已賣出9585件,目前已經斷貨。

          “當代年輕人更愿意去表達自我,生肖經濟承載了年輕人對自我情緒價值的認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認為,對蛇年生肖經濟產品,特別是文創產品來說,要密切關注年輕人的這種情緒消費需求,開發出既能提供儀式感,也能傳遞出情緒價值的產品。

          “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也成為商務部今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這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場全國性網絡促消費活動。商務部表示,希望各地放大春節非遺效應,推出更多年俗年味特色活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