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萬億之城”穩健開局 新興產業亮點頻出
- 2025年05月12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多個“萬億之城”一季度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發展態勢良好,經濟增長動力強勁,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表現亮眼。專家表示,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我國有27座城市2024年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被稱為“萬億之城”。近期,這些城市的統計部門公布了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其中8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6%及以上,18城市為5.4%及以上,多數跑贏5.4%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大盤”。
多個“萬億之城”一季度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發展態勢良好,經濟增長動力強勁,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表現亮眼。專家表示,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多個城市增長動能強勁
就經濟總量而言,上海和北京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均超過12000億元,居前兩位;深圳和重慶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8950.49億元和7574.79億元,分列第三、第四位。增速方面,煙臺、合肥、鄭州位列前三,增速分別為6.9%、6.6%和6.2%。
多個城市經濟增長動能強勁。一季度,北京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4%,反映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購置投資增長1.3倍。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22.5%。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今年以來,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為基建投資提供有力支持。制造業投資保持韌性,雖出口不確定性或影響企業投資,但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持續推進將對制造業投資形成支撐。
提振消費政策加力的效果持續顯現。一季度,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消費品“以舊換新”和江蘇省3C商品購新補貼政策共同發力,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4.9%、33.9%、21.7%;汽車消費政策顯效,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128.7%。
出口方面,一季度合肥、杭州、南通增速領先,分別為19.2%、18.7%和17.3%。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合肥“新三樣”產品出口109.4億元,增長44.2%。新興市場加速拓展,杭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712億元,增長23.7%。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猶存的復雜形勢,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發展向新向好。”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鄭學工此前表示。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國家統計局黨組近期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表示:“我國經濟向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關鍵變量’的作用日益凸顯。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規模化應用提速,既帶動了相關產品生產需求增長,也成為推動千行百業生產力提升的新法寶。”
北京的高精尖領域表現活躍,一季度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7倍、1.4倍和18.3%。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總產值一季度同比增長7.2%,增速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個百分點,其中人工智能制造業產值增長13.2%,集成電路制造業增長8.9%,生物醫藥制造業增長2.8%。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今年以來,機器人不僅從實驗室“跑”入展會、賽道、家庭,也“跑”進了多個城市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上海、深圳、杭州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8.6%、40.1%、62.7%,蘇州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165%。
新質生產力被多地作為下階段發展的重要目標。鄭州提出,下階段要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寧波提出,堅決扛起“經濟大市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服務業回升向好
“一季度,第三產業‘壓艙石’作用突出,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在政策紅利釋放、技術創新突破、市場需求回暖等因素作用下,服務業回升向好,呈現‘數字+綠色+智能’三擎驅動的增長格局。”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第三產業帶動作用顯著。一季度,武漢第三產業增加值2989.46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別增長23.2%、11.2%、7.9%。成都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3%。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迪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之下,一季度信息軟件業、租賃商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增長強勁。
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接連發力,推動服務消費增長。商務部等部門近期印發《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消費擴容升級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廣州提出,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推動國際醫療機構落地外商獨資醫院,支持外商投資企業開展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二季度服務業供給側的恢復有望繼續支撐服務消費改善,服務業投資也將繼續向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