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消費市場“暖”意漸濃
- 2024年12月05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近日召開的全國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工作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措并舉推動消費持續(xù)擴大,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未來如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激發(fā)消費市場新活力?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日漸升溫。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9.896萬億元,同比增長3.5%,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5%。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國慶假期和“雙11”促銷活動提前等有利因素帶動下,10月份社零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額增長加快1.7個百分點。
近日召開的全國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工作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措并舉推動消費持續(xù)擴大,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如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激發(fā)消費市場新活力?上述會議亦有部署,強調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辦好促消費活動,擴大服務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創(chuàng)新消費場景,持續(xù)釋放消費潛力。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
縱觀今年前10個月的消費市場整體情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服務業(yè)消費等政策持續(xù)落地見效,近期消費市場持續(xù)升溫,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速加快,服務零售額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線上消費更趨活躍,尤其10月份市場銷售明顯回升,消費者的信心和預期得到改善,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初,全國已有3000多萬人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銷售超4000億元。在近期商務部召開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題新聞發(fā)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介紹,今年以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指導各地用好中央財政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統籌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wèi)“煥新”以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
“今年前10個月,中國社零額同比增長3.5%,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表明10月份以來消費市場回暖趨勢加快?!毙菆D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尤其是9月下旬,中央加力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并助力國民經濟運行整體好轉?!?0月、11月制造業(yè)PMI連續(xù)向好就是佐證,再疊加消費品以舊換新等舉措效果的持續(xù)顯現,以及國慶假期消費小高峰等因素,有力地推動了居民消費的回暖。”
推動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
在消費市場暖意漸濃的同時,業(yè)界亦表示,當前中國消費增長依然面臨著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不足等因素的制約。
劉向東建議把促消費和惠民生有效結合起來,既要多渠道擴大就業(yè)和穩(wěn)定增收,又要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補短板支出,包括加強低收入群體的救助幫扶,給予殘疾人等特定群體生活補助,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并擴大政策覆蓋面,加大國家助學貸款支持力度,加大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家庭生育托育、助殘養(yǎng)老等方面的補貼力度,增強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持續(xù)釋放家庭消費需求潛力。
在付一夫看來,未來在以舊換新方面,由于各地經濟狀況存在差異,并且消費需求層次不同,后續(xù)可以考慮結合當地情況,進一步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覆蓋范圍,如將更多智能家居、電子產品等納入以舊換新補貼范圍,激發(fā)置換需求。同時,可進一步簡化補貼流程,以此來提高審批效率和消費者的便利性。此外,金融機構也可以更多配合,圍繞以舊換新推出相應的金融服務產品,繼而為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便利,助力提升消費者以舊換新意愿。
除了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外,付一夫還建議各地進一步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如打造主題購物節(jié)、支持“夜經濟”發(fā)展、融入傳統文化因素、營造耳目一新的感官消費體驗等,通過充分考慮消費者在不同消費情景下的消費訴求,繼而整合消費主題、消費環(huán)境、消費氛圍等多方面要素,以此來讓消費者沉浸其中,進一步激發(fā)消費意愿。
“各地還可以繼續(xù)實行現金補貼與消費券發(fā)放相結合的多元化補貼方式,充分發(fā)揮二者各自優(yōu)勢,在促進消費復蘇的同時,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备兑环蛘f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yè)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yè)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yè)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fā)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