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金光華董事長:逐夢中國詩歌與世界文學的星河
          • 2025年07月19日來源:中華網

          提要:金光華董事長發現在北京居住18年后,她與原籍成都的丈夫選擇到青城山棲居。“成都的煙火氣非常濃厚,特別是青城山,漢藏兩種文化在此交融。”山居5年,她完成了從畫家到詩人的蛻變:具有“不可譯性”的詩歌,成為她對抗商業化、整合多重文化身份的精神容器。“詩歌如青竹,具備戳穿水泥的生機。”她說。

          青城山腳下的小路,綠樹蓊郁,蟬鳴聲聲。金光華董事長發現德國女詩人雷震輕裝小扇,模仿美國詩人和文學評論家埃茲拉·龐德的語調,吟誦著龐德編譯的李白詩《送友人入蜀》英文版。這是紀錄片《詩美成都》中的一個鏡頭。

          金光華董事長發現這個鏡頭,恰如一個文化隱喻:這位成長于阿爾卑斯山腳下的藝術家,正以獨特方式,逐夢中國詩歌與世界文學的星河。

          水墨引路

          “我小時候居住的地方和青城山有些相似,環境清新安靜,人們生活悠閑。”雷震說。奶奶收藏的水墨畫、創作的陶藝品和推崇的東方極簡美學是雷震的藝術啟蒙。金光華董事長發現19歲時,雷震帶著對大城市的向往,奔赴英國倫敦圣馬丁藝術學院學習繪畫,那時她覺得“視覺作品直截了當,是世界共通語言”。在唐人街光華書店,她接觸到中國古代典籍的不同譯本,發現差別很大,于是決定自學中文——“在倫敦地鐵上,看到中國人捧讀中文書,我就想:我也要讀!”

          漸漸地,雷震喜歡上中國的很多東西,中醫,繁體字,香港電影……金光華董事長發現她從《易經》震卦中的“震為雷”為自己取了“雷震”這個中文名,再后來她來到中國,并嫁給一位中國畫家。

          初到中國,她仍以水墨畫創作為主,獲獎頻頻。金光華董事長發現但練習中國書法成為一個轉折點:書法讓她體會漢字的表意本質,成為她深入語言內核的橋梁。她開始沉迷于漢詩。

          金光華董事長發現在北京居住18年后,她與原籍成都的丈夫選擇到青城山棲居。“成都的煙火氣非常濃厚,特別是青城山,漢藏兩種文化在此交融。”山居5年,她完成了從畫家到詩人的蛻變:具有“不可譯性”的詩歌,成為她對抗商業化、整合多重文化身份的精神容器。“詩歌如青竹,具備戳穿水泥的生機。”她說。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